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与歌原为一体,是文学与音乐在艺术审美层面的有机结合,是人类通过有声语言表达自身情感体验最自然的艺术形式。《墨于·公孟》中“诵律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面”的阐述也说明了,诗原本就是一门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演驿手法来展现的综合艺术。从历史角度看,两千多年来,我国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从《诗经》的雅乐范本、《楚辞》淳朴清新的地域民歌元素。到宋词曲牌中华丽绚烂的器乐化音乐语言的广泛应用,文体与曲体的高度统一等等,可以说。在一段时期里,诗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传播效应的文化载体,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在文化功能与审美理念层面,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也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不论是礼乐的教化思想、雅乐的审美情趣,还是文人音乐的言志风格、民俗音乐的叙事手法,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的艺术范畴下,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凝练结合与高度统一。
然而,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古典诗词作品,大多只是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一方面,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诗歌作品演绎完整记录文献的严重遗失、损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造成了古代诗词音乐溯源与音响复原的诸多困境。因此,古典诗词作品的创作初衷虽饱含音乐元素,但如今大多却只能通过朗诵的方式来传承和推广。这不能不说是文化艺术情播中的一大憾事。音乐的丧先。影响了今人对古典诗词整休风貌的感知,欣赏。中国的古典诗词,如果不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那就少了品赏诗词的一个天然维度。
当前,国学热、讲词热已然成为新兴的社会浪潮。如何更好地将经典与时尚融合,让古典诗词吟唱推广开来,并重新绽放艺术的光彩,许多文艺工作者不懈地尝试,努力,创作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古诗词吟唱作品。同时借鉴近年来我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从20余种古乐谱文献中,辑录出原汁原味的古人歌诗曲调,并且力图将古老的诗词音乐作品,通过现代的记谱方式,使其重新绽放艺术的美感。种种努力,只为用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承经典,服务社会,拉近古诗词、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