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七、议论文阅读(完成21-24题,共11分)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終获得青萵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有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特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选文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写起,有什么好处?
2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分析】作者通过提出人们更愿意“巧为”而不愿意“实干”的现象,引出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接着列举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等例子,还引用《汉书•枚乘传》的语句,证明论题;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解答】(2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②段的结尾处: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22)本题考查理解开头语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结合第①段内容可知,通过提出人们更愿意“巧为”而不愿意“实干”的现象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从现象入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结合画线句内容可知,列举了一些所谓“聪明人”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4)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围绕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会有所收获”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21)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22)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从现象入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举例论证;画线句列举了一些所谓“聪明人”的事例,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4)示例:做任何事情,如果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多半会一事无成;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埋头苦干,一定会有所收获。正如我们在学习中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朝既定目标努力埋头前进,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点评】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
①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一般地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阅读开篇,捉住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
③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与结论合并在一起。
④理清脉络,抓住中心论点。我们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探寻它的内在联系,抓住中心论点。
⑤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把握中心论点比较困难,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

出处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资料
1 内蒙古通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积累与运用(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练习(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4 古诗文填空(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5 《孟子·滕文公下》《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6 迟子建《蚊烟中的往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7 《健康“双刃剑”--抗生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8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9 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作文题目
10 字音字形(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11 病句(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12 词语、成语的运用(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13 文学常识和名著(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相关资料

  乔叶《在桃花峪看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向贤彪《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王俊《书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题)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记叙文阅读《烟火里的疼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顺义区中考一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