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统编版《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学案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2.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感受李清照哀婉凄凉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小组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学引导 
1.走进作者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2.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3.给下列字词注音 
寻寻觅觅(      )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    )   憔悴损(     )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愁。 
问:什么样的“愁” 
明确:离愁 
老师总结:李清照南渡以前的词里流露出欢乐的情绪,南渡以后的词大多都表达了离愁伤感的情绪。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就是南渡以后创作的《声声慢》。 
2.整体感知全词:       
上片:用清冷之景抒写女主人公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下片:用肃杀凄凉秋景,进一步抒写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痛苦。 
3.读后思考: 
(1)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愁”                                                                     
(2)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精讲点拨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有哪些内容? 
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流离之苦。                                     
2.词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一)直接写愁: 
1.找出直接写愁的词句? 
明确: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分析。 
明确:寻寻觅觅:   动作     孤苦无依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境     肃杀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心境     凄凉悲苦 
3.总结叠词的作用: 
明确: (1) 形式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增加音乐美。 
(2) 内容上(情感):增强情感,起强调作用。 
(二)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1.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明确: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学生讨论) 
明确:淡酒“愁” 的象征;晚风渲染愁情; 
过雁象征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黄花是孤独愁情的寄托; 
梧桐象征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细雨象征哀伤,愁丝。 
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愁苦的意境。  
3.为何说是“淡酒”? 
明确: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4.回顾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明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老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3.试着分析以下意象的象征意义。(学生小组讨论,个别发言) 
(1)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3)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子规(杜鹃、杜宇)(悲惨、凄恻、思乡怀归)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四、小结全词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五、理解性默写 
1. 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        ,         ,        。 
2. 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3.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      、    !”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借大雁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          ”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6.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垠的愁情的句子是:         ,         。 
7.《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愁情的句子是:            ,           。 
8.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       ,       ,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感情慢慢融入落花,对花自怜,黯然伤神。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6.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六、拓展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谙熟(ān)     雾霭(ǎi)    戚然(qī)     
B.和蔼(ǎi)    良辰(chén)  寻觅(mì) 
C.信笺(jiān)  乍暖(zhà)    憔悴(jiāo)   
D.门槛(kǎn)   凝噎(yē)    钥匙(yào) 
解析:选C。“憔”读qi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形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解析:选A。将息:休息,调养。 
3.以下五组诗词句,都是描绘春天景物的,但在借景抒情这一点上,有一项有别于其他四项,选出这一项(    ) 
A.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B.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E.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析:选A。此题考查诗词的鉴赏,A项所用手法是借乐景衬哀情,而其他几项是以暖春景象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