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郁达夫《西溪的晴雨》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縮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靜蓮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 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緑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 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靡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甘二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同时也直接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
B.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这段描写与后文雨中游西溪的描写形成对比,引出了后文感受到的野趣。
C.文章用《庸风.桑中》中的诗句,是由船上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表现摇船少女的风姿,竹西歌吹般的闲情。
D.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二者的相似在于洞箫声的幽咽和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
7.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4分)
8.本文题为“西溪的暗雨”,但在人物叙写上花费了不少生动的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6.(3分)A(从原文“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可知这是作者朋友的观点,并不能直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
7.(4分)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写了作者游西溪的经过,从路上所闻开始,依次写到车里所见、船中所感,最后写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处处立体地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写作线索,记叙了作者赏游西溪的两次经历,第一次为两星期前的雨天游览,第二次为前天的午后晴日游览,无时不充满了文人的雅兴。
评分建议:每点2分。
8.(6分)①作者笔下的“西溪的晴雨”,有着静莲庵堂的清茶涤荡、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西溪的回环秀美等景致,这些都为全文营造了朦胧素淡的诗意;②作者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文人雅士,午后斜阳里流连于弹指楼上,观景、挥毫、饮酒,晚烟中的洞箫,凡此种种,无不透露出闲情诗意,增添了文章的文学底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③如此写来,文人的雅兴与自然的野趣便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评分建议:每点2分。
 

    
相关资料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冈野金哉《世界上最好吃的江米条》阅读练习及答案
  胡安·鲁尔福《你没有听到狗叫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木田独步《巡查》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保林《大漠走笔》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文颖《桥头羊肉店》阅读练习及答案
  《宝黛共读《西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指尖《骑自行车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洁《一生太长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风雨雪雾回故乡》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海红《樊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修文《万里江山如是》阅读练习及答案
  斯蒂芬·里柯克《我的鱼塘》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困难的日子里》《这束淡弱的折光》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芥川龙之介《秋山图》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霞《乡愁的味道》席慕容《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库尔特·库森贝格《匆匆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薛培政《乡贤赵五爷》阅读练习及答案
  《鸬鹚与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付秀宏《目送雁南飞》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波列沃依《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
  杉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纸的胜利》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映山《作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B·V·劳森《痴迷》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田咏美《经历过晚年的孩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尤里·纳吉宾《冬天的橡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赫尔曼·黑塞《水彩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