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下 >>课文练习 >>

《论语》七则练习题精选

《论语》七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孔子,名            ,字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思想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散文集,是一部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参考答案】1.丘,仲尼,春秋,教育,语录,儒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              (2)在陋巷(    )
  (3)死而后已(                )                         (4)君子亦有穷乎
【参考答案】2.(1)厌恶,嫌恶;(2)狭小,低矮;(3)停止;(4)困窘。
3.指出与“饭疏食,饮水”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  B  )
   A.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翻译下面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1)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5.文中多处提到“仁”,说说对孔子所说“仁”含义的理解。
5.在《论语》中,“仁”的含义是“仁者爱人”,是克己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论语》七则,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
 
练习一:
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1-4题。(10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2分)
         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分)
3.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3分)
4.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
1、答案:①④,品德修养
2、参考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3、参考答案: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4、A  
 
 
                                练习二
①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②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①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
③昔虞伯生②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注】①元熙: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恭帝年号。②虞伯生:元朝文学家。邵子:邵雍,北宋理学家。
22、(1分)高中课文《论语七则》中,孔子责备“子路之愠”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处世“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
24、(3分)对第②段中“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人间因为陶潜作品而变得洁净高尚了。  B、陶潜作品中没有庸俗卑下的世俗之见。
C、陶潜作品使读者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  D、陶潜与读者同时超然于世俗尘垢之外。
25、(3分)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选择一组对比,分析其作用。
26、(3分)概述作者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的原因。
22、(1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3、(2分)不受外界环境左右 
24、(3分)C 
25、司马迁作品中的慷慨不平之气与陶渊明作品中的冲平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安命乐天的追求;将闾巷小夫不能处穷与君子安于困窘作对比,强调个人的修养对于安命乐天的重要;孔子盛赞颜渊与责备子路对比,突出自古以来身处困窘尚能安命乐天的不易。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沪教版《论语》七则教案2
  《论语》七则ppt课件2
  《论语》名句摘译
  沪教版《论语》七则教案1
  《论语》七则ppt课件1
  《论语》七则教学设计2
  《论语》七则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