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教学设计2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明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能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有意识地去周密地思考问题,并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述。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事理说明文的结构美、语言美的运用和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树立科学理念,把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养成科学谨严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事理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勾线提要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与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4.说明文的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5.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一般指地点、方位、方向)、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也可称逻辑顺序,一般指从现象到本质)。说明文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
6.说明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负责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二、知识引领
1.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或者说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二者的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如《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就是事理说明文。
2.写作事理说明文需要注意三点要求
(1)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与需求。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生命的秘密》,保持科学的严谨,也照顾了非专业读者。
(2)脉络要清楚,关键内容要突出。在说明事理的时候,作者思考要周密,条理要清晰,要讲逻辑。《采草药》一文,作者依次抓住入药部位,同时列举“地势”“物性”“地气”“人力”几个方面的不同,把道理说得清清楚楚。
(3)要讲究文采。《说“木叶”》一文,讲古典诗歌中“树”和“木”的异同,作者旁征博引,把一个看似简单的话题说得兴味盎然,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和启迪。
3.写作事理说明文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清晰地说明事理,就要对其有准确、深入的认识。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之所以能做到条理分明、清晰 易懂,就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理有深入的研究,思之愈深,说之愈明。一般而言,事理都有一定的复杂性,仅仅做一般的了解,很难准确把握。要在写作前搜集相关资料,做些研究,深入理解要说明的事理。对事理的理解越到位,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这是写好事理说明文的先决条件。为了把要说的事理彻底弄清,就要下一番功夫,学习、观察、调查、向别人请教以至进行实验,经过反复研究,把所有的疑问和不清楚之点都弄清楚;然后再加以整理,做到明白透彻,条理清晰。
(2)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主要内容解说清楚了,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⑶说明事理时,还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理的一般规律,根据说明对象的具体情况安排说明顺序。可以由具体的现象出发,归纳并说明其中的道理;也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揭示事理的不同层面;还可以在比较中凸显事理的特征。《说“木叶”》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抽绎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其中的思路都很值得我们效仿。
具体安排结构时,要做到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开头可以正面提出事理,也可以由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始,也可以从最精采部分开头,以引起读者兴趣。主体部分,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或人的认识规律,一层一层地说明或一步一步地推理。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进行分析综合。结尾部分可以作简略的概括,也可以说明该事理的应用和意义。如果说明的是以“重力和惯力”之类概念为题的科学道理,还可以先下定义,解释这种道理,然后列现象或举例说明这个道理。总之,同一事理,不同作者或对不同的读者,写出的事理说明文中心不同,结构层次也不尽相同,没有固定的格式。
⑷根据事理的特点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这就是抓住人们不易明白或不易信服的关键问题,尽量利用人们熟悉、知道、承认、能够明白或接受的东西来说明问题。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或者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作比较、分类别等,通常写事理说明文往往不是单纯地使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⑸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量少用术语,通过解释性的表达方法,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采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文章则会更加生动形象。为了吸引读者,这种文章也可采用叙事式、散文式、童话式来表述,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焕发艺术性,让说明的事理更能让人接受。


三、示例赏析
花儿为什这样红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除了红花以外,还有黄色、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有的花瓣,表面有较多的细微而排列整齐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来好像丝绒,能够像金刚石那样强烈地反射光线,色彩就更为鲜艳,如某些月季花就是。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途程中居于项峰,最鲜艳,最耀眼。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花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作用。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个时候来说吧,几十年功夫就有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额中不同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浦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迷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添加了新的品种。
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加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写法借鉴】本文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理,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做了科学介绍,由主到次、由外到内,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把抽象的科学知识说得既具体又清楚。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学习任务《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