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鉴赏诗歌。 

2、积累“月”“折柳”和“笛声”三个意象。 

3、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改写古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以初夏的天气炎热作为引子,自然贴切,引入对春天的回忆,跟随李白去洛阳城走一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李白作品《峨眉山月歌》、《静夜思》等,自然转入对李白的介绍,ppt呈现李白的简介。明确李白是个好喝酒,爱交朋友的人。 

活动一:跟随李白,走入洛城 

学生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读后简单描述诗文内容,师总结后明确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即题解(时间、地点、事件)。 

学生齐读诗文,读出节奏。第一遍后请同学点评,师明确诗文的节奏和重读,停顿等,然后小组组织自读,再全班齐读。 

师提问:洛阳城的笛声到底怎样让李白忘不了?引入下一活动。 

活动二:聆听笛声 

学生:玉笛。 

师:玉笛是什么样的笛子? 

生:精美的笛子。 

师:“暗飞声”呢? 

生:笛声听得不明确,隐隐约约婉转悠扬。 

师:笛声既然听得不真切,那为何能“满洛城”?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明确:夜晚安静的洛阳城春风带着笛声一路飘散,作者的心里全是这样的笛声。 

师:为什么作者心里全是笛声? 

生:因为这是折柳曲。 

师:折柳曲代表着什么? 

生:离别,哀怨。 

师呈现ppt,“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明确折柳曲与送别有关。 

师小结:原来在春夜的洛阳城,李白听见了代表离别的折柳曲,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李白的这一首思乡之作。 

活动三:离开洛城 

老师配乐,全班同学在古典的音乐中尽情读出李白的思乡之情。 

师呈现仿句,“离愁是洛城的折柳曲,飘不回太白遥远的家乡;离愁是泪湿的双袖,擦不干岑参东望的故园。”生齐读。 

师:离愁还是什么呢? 

呈现诗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苏轼” 

生自读,小组交流后自己选择喜欢的两句话来仿写。 

课堂展示并修正。 

作业:背诵并默写全文。 

    
相关资料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4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春夜洛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理解性默写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2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实录
  《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11页)
  《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17页)
  《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4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1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2
  《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3
  《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2
  《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1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歌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和译文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mp3音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