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6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
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理解意象“力”的作用;
3.感受诗歌蕴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分析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无私奉献、赤诚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姿态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而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工人阶级为达到爱国的目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进而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同时,爱国青年奔走呼号,不怕流血牺牲,为实现理想而苦苦追求,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而那一年有这样--位青年,他就是郭沫若。受五四浪潮激荡,从留学地回国,站在海岸边,构思了一篇诗作,今天我们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2、写作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于1919年9、10月间,写成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时代潮音。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