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诗歌鉴赏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行
①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
②似吾乡。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写。②原树:原野上的树。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莫笑”一句展现农家的厚道,“足”字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村行》颔联描写初春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有声”暗写山泉淙淙,“立斜阳”可见晚山可爱,无限好景。
C.《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村行》则蕴含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D.《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村行》风格飘逸,情景交融,淡中有味,明白自然。
  (2)《游山西村》开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
B.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
C.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 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3.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齐鲁青
未了 ________
  ②造化
钟神秀________
  ③阴阳
割昏晓________
  ④荡胸生
曾云________
  ⑤
会当凌绝顶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4.阅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什么人?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阅读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诗句中划线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用?
  ①造化
钟神秀________
  ②阴阳
割昏晓________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6.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_”字,按_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
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宜阳:县名,在当时是著名的风景区,游人如织。然而在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经过宜阳写下此诗。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春行即兴》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山房春事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9.请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A.春夜洛城闻奋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三衢道中①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C.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部分
  1. (1)B
(2)“莫笑”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达了诗人的满足。  
  2. D  
  3. (1)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2)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4. (1)“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5. (1)“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2)A  
  6. (1)游;时间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7. (1)凄冷、迷蒙
(2)“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8. 选《春行即兴》。作者在安史之乱后的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曾经繁盛如今荒芜的景物有所感触,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山房春事》写梁园的萧条、冷落,在一片废墟之中,庭树仍开放着当年的繁花,有凄凉、荒寂之感。两诗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世事多变的惆怅情怀。或:《鸟鸣涧》诗描绘山中春夜的景物,表现宁静幽美之境;《春夜喜雨》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这与《春行即兴》所写的作者在安史之乱后的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曾经繁盛如今荒芜的景物有所感触,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极不相同.  
  9. 选A  理由:①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②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③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④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  
  10. (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2)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