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文言文阅读 >>

《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
(3) 蝉吟鹤唳_____________
(4)素重幽居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是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乙文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
C.甲文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
10.甲文点明中心的是哪一个字?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四时:四季  歇:消散。唳:叫  素:向来
8.(1)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9.A(甲文是是南朝梁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10.美(1分);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1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1分)(意近即可,2分)
 

    
相关资料

  《答谢中书书》《游庐山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题)
  《钱塘湖春行》《答谢中书书》《送陈经秀才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答谢中书书》pptx课件(27页)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7
  《三峡》《答谢中书书》《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
  《答谢中书书》《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石景山区2021届中考一模)
  《答谢中书书》表格式导学案
  《答谢中书书》mp3音频朗读4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2
  改写作文《答谢中书书》(三)
  《答谢中书书》理解性默写
  《三峡》《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答谢中书书》《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写山水——《答谢中书书》读写课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30页)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27页)3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18页)
  《答谢中书书》练习(教师版)
  《答谢中书书》《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pptx课件(20页)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练习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61页)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25页)2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34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答谢中书书》pptx课件(14页)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