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李方刚《人之用勇,不可不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9分)
人之用勇,不可不慎
李方刚
①勇敢,可能是人类在动物兽群野蛮争斗时代就拥有的现象,并作为一种精神基因传承到人类时代。所以,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中,勇敢都是让人热血澎湃的人生品质和精神力量。不管是善良之人,还是邪恶小人,都对勇敢和勇敢者尊崇有加。然而,勇敢在所有人群中的普适性,却使这种精神容易走向极端,成为莽撞的代名词。孔子关于勇敢的智慧,其深刻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勇敢是复杂的。
②孔子认为,真正的勇敢是见义而为,而“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非常推崇勇敢的精神品质,他认为“勇者不惧”,乃是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并为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即所谓的仁、智、勇。
③孔子提醒人们的是,“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内的,可称之“智勇”。在今天的社会,“见义勇为”是值得称道的勇敢之举,但是,如果孔子再世,也不会莽撞地见义勇为,同样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让勇敢和智慧结合起来。孔子的看似不够勇敢的“智勇”,值得现代人借鉴。
④勇需要智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勇敢很容易越界,成为一种邪恶的力量,它必须要有正义、道德的关照和约束。历史上,那些拥有权力的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社会道德和正义观,“勇敢”起来的结果就是造反、割据一方,造成生灵涂炭;而那些勇猛有余的普通人,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勇敢”起来的结果,或许就是走上偷盗、危害社会的道路。
⑤对于今人来说,普通人的勇敢尤其需要“义”的指引,很多年轻人容易受到那种不正义的“勇敢者”的吸引,做出伤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前途尽失。
⑥正是出于“义”的考虑,孔子认为人们在好勇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义”,勇敢才不会误入歧途。“好勇不好学”的弊端是容易捣乱闯祸。真正的勇敢,应该经得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也就是说它是“义勇”;如果经不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勇敢”只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越是“勇敢”,越是招致灾祸和不幸。
⑦在孔子看来,智慧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勇敢的力量,而通过“义”的关照和约束,勇敢才能从原始生命冲动的能量,变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
⑧勇敢,不可不慎。
< align=right>(选自《论勇敢》,有删改)
18.文中孔子认为            、知者不惑、            是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2分)
19.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第③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狼》中屠户机智应对尾随他的两只狼,最后勇敢杀狼。
B.《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使秦王妥协,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智取生辰纲》中晁盖一行人智用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劫取生辰纲。
D.《三顾茅庐》中张飞因刘备访诸葛亮两次不遇而口出狂言,要用麻绳将诸葛亮绑来。
20.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2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在“用勇”方面得到的启示。(3分)
 
 
 
 
【分析】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论点:人之用勇,不可不慎。第二段孔子认为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为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即所谓的仁、智、勇。第三段分论点是:孔子提醒人们的是,“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内的,可称之“智勇”。第五六段指出:孔子认为人们在好勇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义”,勇敢才不会误入歧途。第七段的分论点是:在孔子看来,智慧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勇敢的力量,而通过“义”的关照和约束,勇敢才能从原始生命冲动的能量,变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最后第八段总结论点,与题目照应。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从第②段“孔子非常推崇勇敢的精神品质,他认为‘勇者不惧’,乃是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并为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可知此填空项内容。
(2)本题考查对论据的选取。本段的分论点是:孔子提醒人们的是,“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内的,可称之“智勇”。
ABC.补充的论据都是“智勇”的事实论据,可以作为第③段事实论据;
D.《三顾茅庐》中张飞因刘备访诸葛亮两次不遇而口出狂言,要用麻绳将诸葛亮绑来。这个论据张飞的表现是有勇无谋的冲动,不是“智勇”,所以不适合作第③段事实论据。
故选:D。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⑥段画线句是从道理上分析勇敢的正确含义,属于道理论证;同时,“真正的勇敢,应该经得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也就是说它是‘义勇’”这是从正面分析论证;“如果经不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勇敢’只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越是‘勇敢’,越是招致灾祸和不幸”这是从反面分析论证,前后构成正反对比论证;通过“义勇”和经不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的勇敢的对比,证明了“义勇”的好处,非“义勇”的后果,有利证明的论点。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谈谈生活实际中“用勇”得到的启示。只要观点明确,表达通顺即可。
示例1:生活中、我们在好勇的同时,要重视学习,真正明白“义”的含义。这样才会使勇敢变为善的力量,否则就有可能误入歧途。
示例2: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在马路上遇到歹毒行凶抢劫,我们不要鲁莽冲动和凶手正面冲突,我们要临危不惧,冷静并开动脑筋,想办法报警或拖延时间等智取办法化解困境,这才是真正的勇敢。逞一时匹夫之勇莽撞冲动做事,往往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答案:
(1)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
(2)D
(3)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作用:用经得起正义和道德考验的勇敢与经不起正义和道德考验的勇敢进行对比,突出强调有“义”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4)示例一:生活中,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
示例二:生活中。我们要心存正义,恪守道德,遇事冷静,明辨是非。智慧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勇敢的力量,而通过“义”的关照和约束。勇敢才能从原始生命冲动的能量,变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

出处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资料
1 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3 名句名篇默写(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4 《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5 天工开物之《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6 钱红莉《去艾青先生故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7 李方刚《人之用勇,不可不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8 名著阅读(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9 综合性学习(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10 2021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目
11 字音字形(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12 词语、成语的运用(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13 标点符号(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14 文学常识(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相关资料

  乔叶《在桃花峪看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向贤彪《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王俊《书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题)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记叙文阅读《烟火里的疼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顺义区中考一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