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山东省青岛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   2021.11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0年9月,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本版特组织几位青年经济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主持人: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社会的热词,是国家未来几十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周围很多青年人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请老师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二者是什么关系?  
王克: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峰之后进入逐步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具体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  
张志强: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只有实现碳达峰,才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平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达峰时间越早,实现碳中和的压力越小;峰值越高,实现碳中和所要求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模式转变的速度就越快、难度就越大。峰值水平越低,减排成本和减排难度就越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越长,减排压力就会越小。  
王珂英:从各国碳达峰路径看,碳达峰后会经历一个平台期,之后随着技术进步,碳捕集技术和负排放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碳排放水平会持续下降,进入良性循环,并最终实现碳中和。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承诺用全球最短的时间——30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个任务非常艰巨。这意味着我国从碳达峰到实现净零排放,几乎没有缓冲期。    
主持人: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为什么要作出这一承诺?换句话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是什么?  
王克:从国际看,2016年全球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协定》,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高度契合《巴黎协定》要求,是全球实现1.5度温控目标的关键,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中国仍要坚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因为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庄严承诺,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