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山东省 >>

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2022年1月高三年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 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 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 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 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 有人说:“淇水遗风。” 贾政道:“俗。 ”又一个道:“睢园遗迹。 ”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 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 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 一犯在违制。 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 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三犯在“颓丧”。 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日照市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202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2月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卷
  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桓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胶州市2022届高三级部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
  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莱芜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二)
  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
  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