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知识点
  文学常识
  1.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评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与同情”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小说集《感情的混乱》使他颇享国际声誉,高尔基称茨威格是“第一流艺术家”。
   
  2.列夫·托尔斯泰 19 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著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最后一部作品为《复活》,《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重点知识
   
  1.出走路线:
  雅斯纳雅·波良纳---莎莫尔金修道院---边境(阻止他追求自由的地方)---阿斯塔波瓦(被称为“圣地”,列夫·托尔斯泰死的地方。)
   
  2.第一自然段是景物描写作用:
  烘托了托尔斯泰在离家出走时的慌乱、低沉、阴暗的心情同时有暗示着他离家出走的悲剧结局。
   
  3.写作特点:
  (1)紧扣中心,以小见大。
  (2)主观色彩浓厚,感情充沛。
  (3)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语言深奥而富于哲理。
   
  4.“农民---农民究竟怎样死去?”含义:
  到死都没有追求到真正的自由。
   
  5.“11 月 7 日死亡才袭击了这个不死的人”含义:
  他本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将永远流传。
   
  6.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真正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出走的原因)【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生活】:
  在巨大的荣耀、崇高的地位包围之中,他已经感到心灵的窒息,已经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这是以心灵伟大而成为英雄的人不能忍受的,所以他抛弃一切出走,即使付出生命。
   
  阅读理解
  1、文中 “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的含义:
  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世人所给的荣誉禁锢了他的生活,所以他只能选择离开,这样才能回到自己,而不是众人眼中顶礼膜拜的托尔斯泰。
   
  2、“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连用了三个“到”的作用:
  体现出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
   
  3、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4、分析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 小偷:说明托尔斯泰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被发现,他将无法成行。
  (2)野兽:①说明他已经放弃正统思想,跟他们在思想上不一样了,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他们构成了威胁;②说明他出走时态度坚决,不顾一切, 像一头野兽。
   
  5、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答:“一个人类的人”意思是一个人类的榜样(典范、模型)。这句话深刻、透彻地点出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所以说这句评语“精辟”。
   
  6、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
  答: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选取出走这一行动方面的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