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审美认知有历史传统,也难以离开现实影响。自孔孟至宋明理学家,重视内心生活修养,形成了古代特有的精神文明。传统的审美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之上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自然不知不觉中成为审美的对象。在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山林的幽深、河流的蜿蜒、植被的繁茂,都构成审美的影响因素。凝视和体悟对于传统审美而言无比重要。从绘画、音乐到舞蹈。都和劳动或.者超越劳动的静观体味审美相结合。漫长的劳作和相对悠然的生活情态,促进了审美欣赏和规则的形成。
从文化感知上看,沉淀下来的几个词和中国视角的审美息息相关,特别值得探讨的有'对牛弹琴'的审美缺乏对象性、'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等。其一,'对牛弹琴'强调审美需要修炼和教化,没有审美感知基础也就缺乏对象性呼应,再美的因素也难以被认同。中国审美期望的是彼此之间的对等感知,文人能够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因为美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