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刘震云《一日三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号-9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
“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
“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耍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义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  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
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电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飏,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
B.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
C.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慌。
D.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二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也为下文老晋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笔。
B.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
C.小说题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通过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词义新解,将小说的情节串联起来,结构非常严谨。
D.这篇小说以较小篇幅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情节虽不十分曲折,但其叙事灵动,具有很大的文学表现空间。
8.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有评论说,老晋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6.C(A项,“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表述不准确,文中只说他想刻“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B项,这一动作只是写出了老晋的懂行,雕刻技艺高超,和他最终的选择并无关联。D项,老晋最初雕“一日三秋”并无担心,就觉得少费工夫就雕了。松了一口气是因为老景不要他重新雕了。)
7.C(“一日三秋”并非行文线索,小说的前半部分是说的老景请老晋雕刻门匾的事情,只是到了老晋和客人交流的后半部分时才涉及门匾内容更换为“一日三秋”的情节。)
8.(1)推动情节的发展。“客人”的出现才使得门匾的内容有了着落,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也让老景最终得以接受。(2)反衬老景的形象。客人对房子建筑和门匾题字的看法反衬出老景的胸无点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的呈现在文中一般担当特定的角色,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交融,推进情节的发展,客人对建筑的评价让老晋能够相信他是个读书人,看事情很有见地,所以才让他推荐门匾的内容,并且后来又照搬给老景听。再者,次要人物是要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本文中的客人是个读书人,对建筑格局及门匾题词有独到的看法,而老景是一个因贩卖古董而发家的人,他在客人的眼中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这样,客人的形象就对主要人物老景的形象起到了反衬作用。
9.(1)褒:老晋手艺一流,维护东家利益。他长期从事木雕工作,手艺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数一数二;不让陌生人在院子里长呆,以免东家的房屋、财产被意外破坏。
(2)贬:缺乏匠人精神。他在选择雕刻门匾的内容时,以笔画少、费工夫少为标准,对门匾的内容的深意和不俗并不计较。
(3)这样写能避免人物塑造形象的扁平化,让老晋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让小说也更有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但答题时必须包括三个层面,即褒的表现、贬的表现、艺术效果,每少一点扣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个性化解读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题目中往往能提供答题的大致指向。本题要求对老晋这一人物的评论谈出自己的看法,而对老晋的评论是他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那么其暗含的本题的答题指向应该有三点:老晋值得“褒扬”的一面体现在哪里,老晋值得“贬斥”(批评)的一面又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塑造老晋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文中看,老晋做了一辈子木雕活,他的技艺在林州从事木雕的木匠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表明了他的技艺一流,当客人在老景的院子里观看,老晋发现他是陌生人后,不让他继续呆下去,说明他做工时会维护东家的利益,避免东家的财产受损失的,这些都是值得褒扬的;而老晋也有缺点,文中写他最初拿不定主意门匾上刻什么内容就是因为那两幅字笔画、工夫都差不多,而后来客人的推荐他能欣然接受其实并不是因为其内容不俗,而是笔画少,费的工夫小。这样写老晋,才能让老晋作为一个立体化的人存在,而不是只有优点或缺点,从而避免了人物形象的扁平化,也让这一人物更显得真实,小说内容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相关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田汉《获虎之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巴金《苏堤》阅读练习及答案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震云《三塔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