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凌叔华《重回日本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回日本记(节选)
凌叔华
①到京都后一连看了好几处的寺院,也许因为我对一切宗教向来不热心,所以未免感到有点沉重的气息,又因是冬季没有香客游人,到处冷凄凄的,有一点令人寡欢。我于是决定先到岚山游玩一天。女青年会书记叹口气说:“这样冷天,你去岚山吗?
②去岚山有京福山电车,不到一小时即到了。这电车也小也旧,但却准时到。车资很便宜。
③我在电车中曾站起数次,以为是要到了,很显得兴奋,但我始终不肯问人,现在知道唐人所说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句之美了。
④岚山是在我童年即深深的爱上的一座山,非但它青翠的山色,时萦梦寐,那绿酒似的保津川,回想时还十分醉人,还有那唐朝样式的渡月桥和那小渡月桥——我们只须听那迷人的名儿,也就够令人想念的了。
⑤我居然又看见岚山了!电车到站时我对自己说。先是走到一条专售纪念品的小街,五颜六色的摆满路之两旁,冷清清的很少顾客,大约因早晨有点雾吧。我约五分钟后,已出了小街,望见那条渡月桥,对面就是岚山了?我迷迷糊糊的走上长长的木桥,纵目四望。
⑥“啊!这真是岚山了?”我问自己。每次我到了所爱的山水胜地时,我就想起司空图的《诗品》:“若有真境,如不可知,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我这时的心境,确是“如不可知”,没有别的话语可以描写得再逼真的。
⑦岚山仍是那样温柔甜静,它似乎用一双像蒙那丽莎那样的妙目对着我!它的晨妆是翠绿轻纱的袍子,头上披了白的薄绡,微风吹着,远远飘来晨鸟歌唱。
⑧川上的游船静悄悄的泊在树荫下,船身长长的两头微翘起来,上面有个玲珑的木棚,像明代的“西湖十景”所描的楼船或花船格式。堤边芦苇都黄了,有些上面还留着白的花,迎风摇曳,岸上的松树有几处虬曲伸向溪流,有几株三五成疏落的槎峨的松杉,似乎是几个舞蹈者的造像,塑在沙滩上。
⑨到处有一二幽雅款式的茶寮及白石灯点缀着,细看,还有尚未结花的老樱树点缀水边及山坡上。
⑩我拿了速写本尽意描下风物的一些影子,一边走过桥的那头。过了小渡月桥,到了山脚下,再望对岸风光,那边风姿很美的树木,参差的配着楼台屋宇,房屋上时有白的炊烟上升着,背后是透明的如蝉翼的高高山影,川上的水很浅,大石块均露出来,有几只山鸟在石上水边幽闲的游戏。
⑪桥上不见一个人,在远远的堤上有晨露遮掩,我更意味到“要路愈远,幽行为迟”的意境,这也是东方山水画的意境吧?山水至高的“逸格”,就是“以幽为工,虽离方遁圆而极妍尽态”。这是恽南田题山水时明说的。
⑫我走上小渡月桥,望到一二家柴门轻掩,幽径两边有梅花及竹丛及天竹间有奇石成堆点缀着。这些描画下来,就是一幅宋元山水画,也都可代表美的唐诗。此时我不禁想到王孟端的题画诗:“诗情画思两飘然,笔有烟霞腕有烟,何必远征关董笔,但饶风韵便堪传。”这也是说我们只须领略到当前风物的诗情画意,腕上便会有神助,不必再要什么了。
⑬渐渐的桥上走来两三个人,他们不一会就消失在山道上,我提了画囊也转过山道去。那里在往昔的春时,上面开着绚烂的樱花,水边的茶棚里都铺着猩红的毡子,炉边的女人也打扮得像一些蝴蝶飞来飞去的送茶送点,游人大都悠然歌着,真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谁也不想回家了。此时呢,山上树木及一切正静静的在期待着春的回来。
⑭我又描下了几幅画稿,独自坐在空茶棚的木床上也有点悠然自得。我忽然悟到惟有独游惟有冷清清的所在我们才容易找到山水真趣,所谓“大好湖山归管领”只是给一个独游的人享受的。
[注释]
①要路愈远,幽行为迟:似乎距离主要通道更远,同在幽径缓步而行。②离方遁圆:离开方去说方,离开圆去说圆。指文学创作不拘泥事物表象,充分发挥想象。③关董:五代画家关全、董元的并称。
8.文章开篇①②③段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岚山的情感?
9.阅读⑦⑧⑨三段,赏析作者如何有层次展现岚山美景的。
10.第⑬段作者追忆当年春天的情景,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
8.以对寺院的不热心反衬自己对岚山的向往;以女青年疑惑侧面表现作者对岚山的特殊情感;去岚山的电车不到一小时的行程,而作者多次站起身来,表现自己的热切兴奋之情;借用古诗句表达快到岚山时的激动心情。
9.先写远景,总写岚山的温柔恬静之美,以远处鸟声来烘托岚山晨景。接着由远及近,先写近处的川流,以河中的游船作为画面的主体,再写堤边的芦苇白花、岸上松树虬枝、沙滩上疏落的松杉;最后写优雅的茶寮建筑以及点缀其中的老樱树。景物描写先主后次,由远及近,分层次地体现岚山的画面之美。
10.绚烂的樱花、猩红的毡子、炉边的女人、悠然的游人等,勾勒出往昔春天欢快热闹的气氛,与眼前寒冷冷清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年岚山的美好回忆与深切的怀念,对春天的向往之情。同时,冷清清的冬天让作者领略了岚山幽静的意境,独游的乐趣,作者将过去与眼前、未来交织在一起,丰富了岚山之美,更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到京都后一连看了好几处的寺院,也许因为我对一切宗教向来不热心,所以未免感到有点沉重的气息”, 以对寺院的不热心反衬自己对岚山的向往;
“女青年会书记叹口气说:‘这样冷天,你去岚山吗?’”,以女青年的疑惑来表现作者对岚山的特殊情感;
“我在电车中曾站起数次,以为是要到了,很显得兴奋”,去岚山的电车不到一小时的行程,而作者多次站起身来,表现自己的热切兴奋之情;
“现在知道唐人所说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句之美了”,用古诗句表达快到岚山时的激动心情。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景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选取的意象,描写的不同角度,远近动静虚实等;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效果。本题用到的手法有远近、主次等。
“岚山仍是那样温柔恬静,它似乎用一双像蒙那丽莎那样的妙目对着我!……微风吹着,远远飘来晨鸟歌唱” 先写远景,总写岚山的温柔恬静之美,并以远处鸟声来烘托岚山晨景。
“川上的游船静悄悄的泊在树荫下,船身长长的两头微翘起来,上面有个玲珑的木棚,像明代的‘西湖十景’所描的楼船或花船格式,堤边芦苇都黄了,有些上面还留着白的花,迎风摇曳,岸上的松树有几处虬曲伸向溪流,有几株三五成群疏落的槎峨的松杉,似乎是几个舞蹈者的造像,塑在沙滩上”,“到处有一二幽雅款式的茶寮及白石灯点缀着,细看,还有尚未结花的老樱树点缀水边及山坡上”, 由远及近,描写近处的川流,以河中的游船作为画面的主体,再描写堤边的芦苇白花、岸上松树虬枝、沙滩上疏落的松杉;最后写优雅的茶寮建筑以及点缀其中的老樱树。总结:景物描写先主后次由远及近,很有层次地体现岚山的画面之美。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段落在文本中的位置来答,可从内容、结构、手法几个角度思考。
内容方面:“那里在往昔的春时,上面开着绚烂的樱花……”绚烂的樱花、猩红的毡子、炉边的女人、悠然的游人等勾勒出当年春天欢快热闹的气氛;
手法方面:“此时呢,山上树木及一切正静静的在期待着春的回来”,当年的盛况与眼前寒冷冷清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年岚山的美好回忆与深切的怀念,对春天的向往之情。“我忽然悟到,惟有独游惟有冷清清的所以我们才容易找到山水真趣,所谓‘大好湖山归管领’只是给一个独游的人享受的”,冷清清的冬天让作者领略了岚山幽静的意境,独游的乐趣,作者将过去与眼前、未来交织在起,更丰富了岚山之美,更能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相关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田汉《获虎之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巴金《苏堤》阅读练习及答案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凌叔华《爱山庐梦影》阅读练习及答案
  凌叔华《小英》阅读练习及答案
  凌叔华《吃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