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范进中举练习

范进中举练习


同步自测一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带挈(qie)  相公(xiàng)   B.腆着(tiǎn)  星宿(xiù)

C.解元(xiè)  兀自(wù)    D.绾着(wǎn)  轩敞(chǎ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语(  )

(1)如今你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2)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B.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C.解元——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第二至第十名称为“亚元”。

D.讳——就是“忌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忌讳”,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的。

4.填空。

(1)《范进中举》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品就是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________。

(2)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时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5~13题。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5.选文(1)在写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中,可分为四个层次,即①(  );②(  );③(  );④(  )。

6.众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又拿出鸡蛋酒米等,这与从前他们对范进的态度截然相反,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7.分析文中加黑词语的表达作用。

8.阅读选文(2)“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孔乙己是怎样的人?“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9.“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这句中“所有”“都”语意是否重复?

10.选文(2)中,除了“笑”“哄笑”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也刻画了众人以逗孔乙己为乐的心态。

1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反映了孔乙己什么心理?

12.两段选文在描写世态人情上有何相同之处?

13.范进与孔乙己,一个中举而疯,一个潦倒而死,他俩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怎样的弊端?

(1)相同之处:________

(2)弊端:________



同步自测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①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一路上,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陈毅轻装简从,策马缓辔。二十多里路程,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

②那天,恰恰天降大雪,山野里一片粉妆玉琢,白雪皑皑。陈毅脑海里翻腾着思考的波涛:自从他奉命任新四军军长,率领部队入江苏西南部茅山地区后,由于日寇的封锁,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医药,不但丧失战斗力,而且生命危在旦夕;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位爱国老中医,叫辛三仙,采集草药,为贫苦百姓治病扶伤,深受群众爱戴;这次再登乾元观,欲请辛三仙出山,以解部队缺医少药之急……

③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笃笃笃”,叩响了门,“吱喽”一声,正门开处,一道童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④“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⑤“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辛师父还留言:倘若长官对出下联,就请明天到乾元观相见,否则……”

⑥陈毅看那上联是“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不禁一笑。原来,辛三仙把国民党军比作“鸦”,把新四军比作“鹊”,二者同登乾元观,却是祸福不同。陈毅挥笔对出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⑦下联中,陈毅把共产党比作“燕”,把国民党比作“雁”,表明了二者迥然不同的抗战目的和前途。

⑧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拜访辛三仙,想到自己多次往返,心有所感,随口吟道:“四顾道观四拜三仙山心动,”

⑨辛三仙听后,当即吟出下联:“三咏雄才三仰四军事理明。”

⑩两个相视而笑,携手入观,坐定寒喧。谈笑之间,陈毅以辛三仙的遭遇和处境为题,联成一对:“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

陈毅把辛三仙比作南宋抗金爱国名士辛弃疾(号稼轩),“京口”指辛三仙故乡镇江。辛三仙听后,苦叹一声,招呼道童上酒。陈毅推托说:“我有病,恕不奉陪,今日特来请辛老诊治的。”

于是辛三仙一边为陈毅搭脉,一边叫道童取药,眼望陈毅,口中却说:“陈军长,药能治假病!”

“酒不解真愁!”陈毅微笑答道。

“真愁!”辛三仙反复琢磨此两字,想起了镇江老屋毁于日寇炮火;年迈父母,双双投江;妻离子散,杳无音讯;自己孑身一人,从镇江逃到茅山行医;国难家仇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老泪纵横。

为了进一步开导老医生,陈毅又与辛三仙下棋,故意让他接连吃掉自己的棋子;眼见棋局已定,陈毅突然问道:“辛老,当初发明象棋时,为什么只准将士阵亡,而不准受伤治愈后重返战场?”

辛三仙不解弦外之音,显出疑惑的神情。陈毅笑着解释道:“有伤即医治,胜局才有望。”

辛三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军长要老朽给新四军治伤病员呀!”当即献出一年多来采集到的全部中草药,还同观内其他道士商定,把乾元观作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神采奕奕,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乾元观正门两旁:“深山隐高士,盛世期新民”。

1.这时故事发生的时间在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故事主要内容是________。

2.第③~⑤段,通过陈毅与道童的对话,写出了陈毅三顾道观的情景。请在各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情、动作、心理等的词语,以表现特定情景的人物形象。

③段,一道童________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④段,“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________答道。

⑤段,道童________说:“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否则……”

3.第⑤段,联系道童答话内容,补出道童“否则……”未说出的话语内容。

4.请用简要语言概括第二副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第(13)段,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酒不解真愁”的“真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6.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作用。

7.第⑧段中,陈毅“想到自己多次往返”请从文句中找出与“多次往返”照应的两个句子。  

8.简要回答本文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9.简要概括陈毅的“雄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0.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以下给出上联,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者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________

11.你读本文后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



语文广角

清朝文字狱

雍正年间,文字之祸,几乎不断。一字违碍,即兴大狱,杀戮残酷,自古所未有。

礼部侍郎查嗣庭,典试江西,出题有“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经·商颂·玄鸟》里的成语,但是《大学》里引用过,所以只要读过“四书”的人都知道)四字,竟被解释是取“雍正”二字而“去其首”,因此加上“逆天负恩,讥刺咒诅,大干法纪”的罪名,革职拿问,瘐死狱中,还要戮尸示众,儿子处死,家属也尽数流放。





参考答案

同步自测一

一、1.C 2.(1)规矩 (2)教我 (3)家乡 (4)戏弄、捉弄  3.D 4.(1)吴敬梓清《儒林外史》

(2)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曹雪芹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清

二、5.①昏厥 ②疯跑 ③跌倒 ④疯走集上

6.体现了众人趋炎附势的心理。

7.中举的喜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报表明他从此将身价百倍、荣华富贵以至他竟不能相信这天大的喜讯能与自己有联系,如在梦幻中一般,报贴分明就在眼前,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才确信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得完全忘形了,竟至旁若无人“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已失常变态;“灌了过来”,意味着范进喜得昏厥过去,真的完全不省人事,牙关咬得紧紧的,不得不扒嘴巴硬灌。“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意味着他的疯狂,疯劲十足。“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又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那种疯态丑恶不堪。“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的惊讶,范进疯得简直不可思议。这些加点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8.不能去掉。强调孔乙己身份的特殊,预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9.不重复,强调众人无一例外地把孔乙己作为取笑的对象。

10.叫故意高声  11.矛盾、羞愧、自欺欺人。

12.在世态炎凉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或侮辱或取笑,冷酷无情。

13.(1)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之辈,受封建文化的毒害和科举制度的愚弄,毫无反判精神,热衷功名,迂腐可笑。

(2)这种迂腐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都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同步自测二

1.初冬季节茅山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2.(略)

3.①长官就不必劳驾了;②长官就不必再来了;

③不用再来了;④师父不想见你了。

4.上联理解要点:①体现心诚(多次拜访);②行为令人感动,包括自然物和人。

下联理解要点:①赞美陈毅(包括新四军);②事理明:新四军以国为重,辛三仙深明大义。全联大意是两人互表仰慕之情。

5.①新四军伤病员缺医少药,不但丧失战斗力,而且危在旦夕;  

②担心辛三仙不理解,不肯出山。

6.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烘托陈毅请医生心之诚、意之切;心理描写作用:阐述三顾茅山的原因及请医迫切的心情。

7.照应的句子有①往返了两次都未见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②这次再登乾元观;③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

8.略写前三请,详写第四请;详写请医略写治病;作用:①避免冗长的叙述过程,详略得当;②便于集中刻画陈毅、辛三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③突出中心。

9.①才思过人、出口成章,下笔成联,具有儒将风采;②身居高位,却能体恤病员,为解国难不辞辛苦;③有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家风度。

10.(略)

11.作答时切入口要小:既可从文章内容、语言、结构、写法中选取某一点评判优劣高下,也可以与《陈毅市长》(选段)或《三国演义》中“三顾草庐”作些比较,探讨异同或提出质疑等等。


    
相关资料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23
  《孔乙己》《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范进中举》ppt课件(32页)
  《范进中举》pptx课件(48页)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
  《范进中举》ppt课件(42页)
  《范进中举》教案22
  《范进中举》pptx课件(50页)
  《范进中举》pptx课件(43页)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2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孔乙己》《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范进中举》ppt课件(73页)
  《范进中举》拓展阅读练习
  《范进中举》微课堂教学设计(含达标检测)
  《孔乙己》《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2
  《范进中举》pptx课件(15页)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19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20页)2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进中举》ppt课件(23页)2
  《范进中举》教案21
  《范进中举》ppt课件(61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11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23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33页)
  《范进中举》导学案
  《范进中举》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ppt课件(15页)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