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下(初三下) >>课文练习 >>

《呼兰河传》简案及同步练习

十二 呼兰河传
萧红
自学支点
学习目标
1、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文中生机盎然的天伦之乐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学法指导
如何在学课文中积累语言 
本文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初读阶段,在感知中积累。 初读课文时,首先通过朗读来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其次分类摘录词语和句子,如:(1)描写颜色的词语和句子;(2)描写动作的词语和句子。这样读写结合积累,既感知了课文内容,又为进一步揣摩品味词语打下了基础。 
  2.精读阶段,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如:把“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为“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比较中我们会发现原句更能表现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的稚气。 
  3.巩固阶段,在运用中积累。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摘抄、品读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语句,还以通过用词造句、仿写句子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如:用“胖圆圆”、“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四个词语写一段话。通过训练,既强化了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自测支点
自我测验(100分)
一、基本技能考查(1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1)来了风,这榆树先啸( )。 
(2)它们闪烁( )得和沙滩上的蚌( )壳一样了。 
(3)当祖父下种( ),种( )小白菜的时候。 
(4)采一个倭( )瓜花心。 
2、品读下列句子。(4分)
(1)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
在活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是自由的。
  (2)采一个矮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给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3、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用词不分先后)。(3分)
  胖圆圆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二、课内语段阅读(28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花园之大?(4分)
2、对榆树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它的不同情态,突出了作者对它的情感。(6分)
3、怎样理解“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冒烟了”?(4分)
4、本文语言朴素自然。试品读这一句话:(4分)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5、试品味景物描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4分) 
6、这几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 描写,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分)
三、课外语段阅读(22分)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
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
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
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
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
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
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
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的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的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
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
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
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
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
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
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
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
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
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
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
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
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
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 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酱油碟( ) 垅上( )
2、解释词语:(4分) 
异想天开: 
捉弄:
3、这段文字很抢眼的是文章开头对园子的印象。你能用三个词写出作者有感受吗?(4分)
4、怎样理解“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这句话?(5分)
5、给爷爷的草帽插花一段故事,写得非常有趣。这个故事对表现主题、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5分)
四、专题活动(10分)
充分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深入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开展“走近萧红”专题活动。
五、口语交际(10分)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不超过45个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看她。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该怎样说?
六、写作练习(20分)
回忆一下你的童年,并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精彩链接
青天一缕霞(节选)
王充闾 
从小我就喜欢凝望碧空的云朵,像清代诗人袁枚说的:“爱替青天管闲事,今朝几朵白云生?”尤其是七八月间的巧云,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虽然眺者自眺,飞者自飞,霄壤悬隔互不搭界,但在久久的深情谛视中,通过艺术的、精神的感应,往往彼此间能够取得某种默契。我习惯于把望中的流云彩霞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作类比式的联想。比如,当我读了萧红的作品,并了解其行藏与其身世后,便自然地把这个地上的人与天上的支联系起来。看到片云当空不动,我会想到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没有母爱,没有伙伴,每天孤寂地坐在祖父的后花园里。而当一抹流云掉头不顾地疾驶着逸向远方,我想这宛如一个青年女子冲出对封建家庭樊笼,逃婚出走,开始其痛苦,顽强的奋斗生涯。
有时,两片浮游的云朵亲昵地叠合在一起,而后又各不相干地飘走,我会想到两颗叛逆的灵魂的契合——他们在荆天棘地中偶然遇合,结伴跋涉,相濡以沫,后来却分道扬镳,天各一方了。 
当发现一缕云霞渐渐地融化在青空中,消然泯没与消逝时,我便抑制不住悲怀,深情悼惜这位多思的才女,——她流离颠沛,忧病相煎,一缕香魂飘散在遥远的浅水湾,……这时会立即提起她的挚友聂绀弩的诗句:“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 
  呵!呼兰河,这条流淌过血泪的河,充溢着欢乐的河,依然夹带着两岸泥土的芬芳,奔腾不息,跳动着诱人的生命之波。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又都大大地变了样,可能因为期望值过高,当我踏进萧红故居,却未免有些失望。 
寥寥几幅灰暗模糊的照片,一些作家用过的旧物,疏疏落落地摆在五间正房里。更为遗憾的是,留下百万字作品的女作家,陈列室竟没有收藏一页手稿、一行手迹。当然,也可以顺着另一条思路考虑:这位叛逆的女儿的前尘梦影原本不在家里。在她自己看来,这块土地沦于敌手之前,“家”就已经化为乌有了。她像白云一样飘逝着,她的世界在天之涯地之角。“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此而已。云,是萧红作品中的风景线。手稿没有,何不去读窗外的云? 
  时代造就了萧红。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冲破了封建枷锁,离家出走,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勇敢的娜拉,而且由于接触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和得到一批革命作家及其作品的滋养,她在从事文学创作伊始,就显示了崭新的精神世界,以稚嫩的歌喉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和民众的愿望。 
同那些跨越时代的文坛巨匠相比,萧红算不上长河巨泊,不过是清流一束。也似乎一无所有,却又赢得了许多许多,她以自己的传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一串坚定而清晰的脚印。
呼兰河传
一、1、略 2、(1)这些景物描写平实贴切,用儿童的口吻,以儿童的眼光来观察,倾注着小孩子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在一个小孩子的眼里,一切自然景物都是有生命的东西:花儿会睡醒,虫子会说话;孩子对自然的一切都觉得新奇:鸟能飞上天,虫子能鸣叫,以儿童幼稚的眼光看来,这都是很了不起的;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身边的一切也都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用儿童的口吻来描写景物,就充满了孩子的欢乐和真挚。(2)在孩子天真烂漫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矮瓜的花心,大绿豆青蚂蚱,都能成为他的玩具。用线把蚂蚱腿绑上,让蚂蚱牵着线蹦跳着前进,也觉得挺有趣。蚂蚱挣脱了,上只拴了一只蚂蚱腿,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3、略 二、1、各种昆虫、花、树以及后文所写菜地等。2、风中、雨中、阳光下。3、风吹树叶,刷刷作响;雨落在树上,像笼起的烟雾。4、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5、作者笔下的万物充满了生机和孩子的欢乐,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孩子的笑声和欢叫。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我”对故乡和童年美好的回忆。6、景物 昆虫、树等 写出儿时所处环境,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三、 1、略 2、略 3、广阔、繁华、生机 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5、这段文字详写“我”和祖父的故事,突出表现我与祖父的亲密无间,孙女调皮,祖父慈爱,彼此都已经习惯,整个家庭的气氛和谐,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后园,也只有在后园才能出现这样的故事,更说明“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四、略 五、略 六、略

    
相关资料

  《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萧红及《呼兰河传》pptx课件(14页)
  《呼兰河传》导学案2
  《呼兰河传》说课稿
  《呼兰河传》ppt课件(30页)
  《呼兰河传》教案11
  《呼兰河传》教案10
  《呼兰河传》ppt课件(8页)
  读《呼兰河传》有感(2篇)
  《呼兰河传》教案9
  《呼兰河传》板书设计(3篇)
  《呼兰河传》教案8
  《呼兰河传》教案7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6
  《呼兰河传》教学反思(2篇)
  《呼兰河传》教案5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4
  《呼兰河传》教学实录
  《呼兰河传》学案
  《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
  《呼兰河传》ppt课件9
  《呼兰河传》ppt课件8
  《呼兰河传》mp3音频朗读
  《呼兰河传》课堂实录
  《呼兰河传》ppt课件7
  《呼兰河传》节选导读——兼萧红创作评析ppt课件(第二课时)
  《呼兰河传》ppt课件6
  《呼兰河传》ppt课件5
  苏教版《呼兰河传》ppt课件4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