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下 >>课文练习 >>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基础练习 

  1.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tuó)驼    病偻(lóu)  窥(kuī)伺

  B.寿且孳(zī)   勖(mào)   缲(qiào)

  C.实以蕃(fán)   饔(yōng)  鸡豚(tún)

  D.硕(shuò)而茂   飧(sūn)  殆(dài)

  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B.然终不遇。终:自始至终

  C.使骑逐而追之。骑:坐骑

  D.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2.下列句子中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其

  C.而岂山中之人哉:之

  D.方山子傥见之与:之

  3.以下句子中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是( )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

  B.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粪土

  C.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从事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是一个在光州和黄州一带隐居的人。

  B.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到了晚年就隐居在了光州和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很惊讶地询问我之所以到这里的原因。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常常假装成癫狂不干净的样子。

  5.方山子安贫若素,以下选项体现了这一性格的是( )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3)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5)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A.(1)(2)(5)        B.(2)(3)(4)

  C.(1)(4)(5)        D.(1)(2)(4)

  6.下列对这段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真名陈慥,字季常,与本文作者素有交情。本文作者被贬官到黄州时,同方山子不期而遇,与二人初次见面至少已经有十九年光景了。

  B.方山子出身富贵豪门,然而他却抛弃了荣华,放弃了拜官封爵,宁可过着贫寒的隐居生活,并能自得其乐。

  C.本文作者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介绍了传记主人公方山子的姓名家世。除此之外,作者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十九年前主人公游西山射杀飞鹊的事情,体现了方山子的侠气。

  D.从作者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山子之所以成为与世无争的隐士,与其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有些消极。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官对待人民应该采取宽仁、休养生息的方法。

  2.《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综合练习 

  1.A(勖应为xù)

  2.(1)D(应为喜爱。) (2) C (3)C(前两句中的“以”字,都是目的连词。“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第三句是的“以”是修饰连词,“日”是“离”的状语。)

拓展练习 

  1.C(骑指的是骑马的人。)

  2.A(题目中的之是代词,指方山子。B中的其是代词,指他的。C中的之是助词,“的”。D中的之是代词,但指代的是“他们”,光、黄间异人。)

  3.B(妻子文中指妻儿,现指妻。精悍文中指精锐勇猛。从事文中指参与事务,现指投身到,参与,需后接宾语。)

  4.B(晚应为时间靠后之意,不是晚年。)

  5.D(需指出的是,(4)属于侧面描写,也符合题意,故应选。)

  6.C(开门见山有误。)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橐驼: 



②病偻集资 



③孳也 



④其莳也若子 



⑤长人者 



⑥勖尔植 



⑦早缫而绪 



⑧遂而鸡豚 



⑨缀饔飧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病偻集资 集资: 



2甚善,名我固当 固: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效慕: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勖: 



6早织而缕 缕: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 



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戒: 



3、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 



1故乡人号之“驼” 



2甚善,名我固当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4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6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7字而幼孩 



8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4、翻译下列语句。 



①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译文: 



。 



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译文: 



。 



③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译文 






4早缫而绪,早织而缕。译文: 



。 



⑤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译文: 



。 



⑥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译文: 





[参考答案]1、①tuó②lǚ③zī④shì⑤zhǎng⑥xù⑦sāo⑧tún⑨yōngsūn 2、①后背高高隆起②确实③仿效④生长得快⑤勉励⑥线,这里指纺线织布⑦使(我们人口)兴旺⑧戒鉴3、①名词用作动词②名词用作动词③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④形容词使动用法⑤形容词使动用法⑥名词作状语⑦名词用作动词⑧形容词使动用法 4、①看橐骆所种植的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②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③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④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⑤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象这样,那就与我们行业的人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⑥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

    
相关资料

  《种树郭橐驼传》理解性默写
  《种树郭橐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种树郭橐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44页)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59页)
  《种树郭橐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种树郭橐驼传》pptx课件(37页)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3页)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33页)
  《种树郭橐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5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5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4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3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32页)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12页)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12页含配乐)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反思(2篇)
  《种树郭橐驼传》说课稿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15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14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13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获奖)
  《种树郭橐驼传》鉴赏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和译文
  《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1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