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逍遥游》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二)内容结构
  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

  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

  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己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

  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

  (三)庄子文章的艺术特色
  1、神奇瑰丽的艺术想象
  庄子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深邃的思想,常创造出一种宏伟瑰丽的艺术境界。那不知几千里的北冥之鲲,化鲲为鹏飞往南冥,怒而飞大鹏激起千层波涛,以及那“野马”、“尘埃”构成无比壮丽、雄伟、奇特、生动、鲜明而又瞬息万变的画面。这是庄子全凭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奇妙的境界。这段文字中,想象的奇特丰富,夸张手法的神奇,语言的绚烂多彩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叹。

  2、比喻手法的运用
  庄子的比喻往往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腐朽为神奇。如用人们所见到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景色比喻大鹏在空中激荡起的尘雾,接着用人们仰视高空的碧远比喻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下视的所见。这种比喻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又是合理的,可信的。前人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

  3、对比手法的运用
  庄子的对比手法是很有特点的。他发挥想象,将大与小推想极致,从而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对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空间上的概念,“几千里”、“几万里”、“坳堂”、“数仞”;二是时间上的概念,“五百岁”“八千岁”“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的对比往往借助寓言。本文通篇是寓言,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汉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抟(tuán)弄   山坳(ào)    北冥(míng)
  B.夭阏(què)    星宿(xiù)    斥鷃(yàn)
  C.数(shù)落    蓬蒿(hāo)    沮(jǔ)丧
  D.恶(ě)心     决(xuè)断    蜩(tiáo)蝉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我决起而飞      B.小知不及大知
  C.此小大之辩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3.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风     B.亦若则已矣
  C.而六气之辩     D.彼且乎待哉

  4.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B.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C.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
  D.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

  5.下列没有省略成分的一句是(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6.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此小大之辩也     D.去以六月息者也。

  7.解释句中红色的词:
  (1)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齐谐》者,怪者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腹犹果然
  (5)众人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9.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
  ①蟪蛄不知春秋。    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汤之问棘也是已。   是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冥海者,天池也。  天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下列句中红色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菌不知
  ②戊申,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
  ④邹忌八尺有余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11.对下列句中红色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    ③有海者,天池也
  ②则明行无过矣   ④且适南
  A.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也不同。
  B.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也相同。
  C.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相同。
  D.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不同。

  12.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A.断,断绝  B.极,非常  C.高超,绝妙  D.横渡,横穿  E.超越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  )
  ⑤佛印绝类弥勒。              (  )

  13.辨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①而彼且奚也?      (  )
  ②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
  ③少无俗韵,性本爱丘山。(  )
  ④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  )

  14.下列句中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彼且奚适也?             B.奚以知其然也?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大王来何操?

  15.翻译下列句子。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这一段中援引“汤之问棘”一段话是否与文章第一段的内容相重复?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B  6、D
  7、
  (1)这(只)   (2)记载   (3)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 
  (4)饱的样子  (5)比
  8、CE
  9、①四季  ②即此  ③天然的水池
  10、A(①②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③长  ④身高)
  11、D(①②“知”通“智”,③深  ④“冥”通“溟”。)
  12、①E②D③A,④A⑤B
  13、①往  ②出嫁  ③迎合  ④依照
  14、B(B项为介宾前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15、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16、这段文字不是第一段的重复,在内容上是对第一段的补充,从结构上,与第一段相照应,论证了“小大之辨”。
  17、(略)

书如往事
高二  张忱

  书就是往事。

  我一直如此觉得。哪一天,我如果忘记了什么,一定就是好久没有读书的缘故了。

  它的本身就是往事,如果去抚摩它的温度。

  我敲开书柜的门,门是落了尘的玻璃窗,里面躺倒的是幼年不认字时喜欢大模大样整理的正经八百的书堆。

  我打开过去的课本,浅显的知识,幼稚的课文,我想起小学校里土的操场,不太晃眼的太阳光下,高高的国旗,和我的队礼。

  我翻开一部大部头的小说,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哪一天我坐在阴冷的教室里,听着老师令人如眠的语调,捏过这本书的一页又一页。

  时间是过往的鉴定者。在我躲闪着讲台上老师的注意力下蹑手地抚摩书页时,在我很听话的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着“周总理来到我们的教室听讲”时,在我额头渗了汗珠仍然不倦地把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大摞大摞书本在有着玻璃门的书柜里来回倒腾时,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往事就是这样被我描绘出来了。

  书中的故事也都是往事,我看见鲁迅的一件小事,我看见余秋雨走在敦煌,我看见夏树静子的同班同学,我看见夏洛特在做家庭教师。我有理由相信,这些都很真实。哪个时代哪个年代,有人死在纳粹的集中营,有人迷失在神秘的热带雨林,有人发现了青霉素或者新大陆。而我,正在观望着曾经的发生。

  我自己的故事也写在书里了。当然,我并没出过书。我启开一个许久没有碰触过的盒子,抖着它的历史,空气中开始弥漫呛人的灰尘。忽然飘落下一页纸。

  我吹着它滑滑的书面,看出来这是一本美术的图册,上面有几幅美术的作品,一张叫《父亲》,一张是达芬奇的自画,还有樊高画的他的精神科医生,总之都是人像,上面还有一块一块的黑油墨,我没敢贴近鼻子。

  那一天天色已暮,我和杏子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偷偷摸摸地跑到我们孤零零的自行车那里,我手忙脚乱的寻找着钥匙,我看见婆娑的树影和半遮面的月牙,耳边轻轻的风,和她衣服摩擦的声响。

  “会不会有鬼啊……”

  我没回答推起车就跑,她却惊叫起来:

  “糟糕!我车链子掉了!”

  “什么?!……”

  她用手上链子,蹭了一手黑色的油,我只好从书包里掏出美术书,她扯下了一页,擦了擦手,之后跨上车,我们飞快地骑走了。

  我本该忘了这一天的。

  我本该忘了杏子这个女孩的。

  这就是往事,或许我睡一觉就又全都忘记了,然而这写在书上的故事有多少呢?书的封页上,书页上的故事里,某个女孩子沾满车油的黑黑的手扯下的一页中,都写满了过去。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往事正在被我遗忘。

  然而,我偶遇了我的往事,还偶然发觉着书的故事。

  [评语]
  读书的经历似乎是极普通的,爱书的情感似乎也是极普通的。书能给人以什么?人能对书做些什么?似乎也是极普通的。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事情与感情,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一种记忆——一种对朋友般的记忆,一种承载往事的记忆,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在作者心里,书,已然是“往事”:书里记载了往事,书也记录了读书人的往事,同时,书,也成了读书人的往事。这种“往事”,是作者与书之间的那种契合,那种情谊,那种难舍难分,那种宁以牺牲友情去维护的一分执著。能写到这份上,“书”,活了,“人”,也活了。



    
相关资料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逍遥游》《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2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pptx课件(12页)
  《逍遥游》音频MP3(山居朗诵)
  《逍遥游》恶搞版(搞笑改编)
  《逍遥游》音频朗诵(男声)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文言文复习
  《逍遥游》pptx课件(27页)
  聂鑫森《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惠子相梁》《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逍遥游》ppt课件(55页)
  《逍遥游》情景默写训练测试题
  《逍遥游》新解读pptx课件
  《逍遥游》导学案7
  《逍遥游》练习
  《逍遥游》课堂教学镜头
  《逍遥游》默写ppt课件(49页)
  《逍遥游》导学案6
  《逍遥游》ppt课件(37页)3
  《逍遥游》ppt课件(75页)
  《逍遥游》教案9
  鲍鹏山《庄子的逍遥世界》
  《逍遥游》ppt课件(28页)
  《逍遥游》ppt课件(63页)
  《逍遥游》课本未选部分原文及译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