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 
江苏省淮安中学王怀庆 
〖作者/会员名〗whq516402 
〖Email〗whq516402@sohu.com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通过阅读掌握作者比喻论证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第一节写的内容和教养是什么关系?后面几节说明获得教养有哪些途径? 
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四题。 
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2、为什么说真正的修养“永远都在半道上”? 
因为修养是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因此它是无功利的,是终生任务所以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3、第2段中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4、第2段中提到“这条路永无止境”,“这条路”指什么?为什么说“永无止境”? 
这条路是指研读世界文学。因为世界文学浩瀚广阔,没有任何人可 
以将之读完,即使是对某一民族的全部文学也不能读完并有所了解。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三、了解课文特点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相关资料

  《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检测练习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测试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练习及答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说课稿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5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2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复习ppt课件(5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6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获得教养的途径》《幼学纪事》教学参考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6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7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0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9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8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7
  《获得教养的途径》难点知识剖析
  《获得教养的途径》rm音频朗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原文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6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重点文段阅读练习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5
  《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4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