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双桅船》教案2

《双桅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3)初步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2)通过诵读感悟诗义;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朦胧诗导入新课。 
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作者舒婷,教师作必要补充。 
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 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上山下乡”的活动,此时开始写诗; 
 后回城做过临时工,1975年,正式调到织布厂当工人; 
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开始发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 1979年,在《诗刊》发表作品,引起诗坛的关注;1981年达到创作高峰期;1985年后,转入散文创作; 
 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 
 主要作品:诗集《双桅船》  《顾城舒婷诗选》 散文集《心烟》 
三、整体感知:通过听录音、朗读等,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四、交流讨论: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并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依据。 
小结:诗歌的欣赏方法 
(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约着“象”的选择 
(2)了解朦胧诗意象的多义性。 
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确定的,而朦胧诗中的意象是诗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独特体验的产物。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五、联系生活、联系自身,谈谈这首诗歌所给你的启示或能引起你共鸣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收集你所喜欢的一首朦胧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主题。 

板书设计: 
双桅船 

爱情 
意象          友情 
象征          理想 
社会感怀 
 …… 
[注:板书内容个别词语有可能因学生用语差异有所改变] 

    
相关资料

  《双桅船》阅读练习及答案
  舒婷《双桅船》阅读练习及答案
  《双桅船》教学实录
  《双桅船》教案6
  舒婷《双桅船》原文阅读
  《双桅船》ppt课件5
  《双桅船》教案5
  《双桅船》课堂实录
  《双桅船》教案4
  《双桅船》教学设计3
  《双桅船》ppt课件4
  《双桅船》同步练习
  舒婷《双桅船》赏析
  《双桅船》ppt课件3
  《双桅船》ppt课件2
  《双桅船》ppt课件1
  《双桅船》ram音频课文朗读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双桅船》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