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选择了《明湖居听书》,希望能够贴近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五班是特色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明湖居听书》是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本文想象丰富,语言绚烂;大量使用比喻,成功运用映衬,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传递得淋漓尽致,与林嗣环的《口技》前后呼应,正好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拓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2、学习目标 

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

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课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 

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依照“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借鉴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我播放了一段音乐 。“能说说听到音乐的感受吗?”学生可能往往只能用“优美”、“舒服”等话语来描述,于是我就做如下引导: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70年代中期,欧洲某乐团为中非一部落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感动得如醉如痴!一千一百多年前,当仕途失意的白居易夜闻琵琶语时“江州司马青衫湿”,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历经千年而不褪色!我们也被音乐打动着,感染着,激扬着。但,声音无形无色,转瞬即逝,如何才能把这过耳的美丽留住呢?

通过刚才的尝试,我们发现这并不容易。那就让我们来看晚清的刘鹗,他是怎样用文字为我们留下一段绝唱的。

 

2、整体感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明确了第5段正面描写了王小玉说书,对王小玉说书的魅力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3、品读重点语段,赏析语言与音乐的美

(1)请学生散读第5段,思考:说书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要求学生用文中的原话,锻炼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发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扬起——高潮

人弦俱寂——结束

 

(2)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圈划文中的语句,并在旁边加注欣赏的理由,然后读给同桌听。

全班交流,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小结:作者创造性地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描写声音的好方法,即以画面来表现声音。这些描写音乐的句子大多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善用比喻,往往能化枯涩为灵动,化平淡为丰富。

 

(3)“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既是对文章内容的熟悉,也是审美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在散读、品读后,我要求大家齐读第5段,学生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这次的诵读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形成了人文的互动。

 

4、同形训练,拓展思维

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个“变”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而是知识的再建构。依据学生习得心理,我再次播放了音乐,让学生闭目倾听,并故意在音乐结束后留下半分钟的时间空白让学生品味,而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下自己对音乐的印象。

 

5、小结

王小玉说书是美的,更美的是刘鹗的生花妙笔,它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赋声以形,赋声以色,留其风韵至今日今时,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通过刚才的实践,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只笔,那么,你能用这只笔去继续书写生活么? 

 

6、布置作业

(1)短短的40分钟帮助学生感知到了文学的魅力,但印象初浅,美文的陶冶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于是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反复诵读并至能背诵第5段,进一步感知文章的美。

(2)表达:有人说,因为能够倾听,所以感到幸福。你听,琅琅的读书声,操场的喧哗,师生的交谈,迅急的风雨,悦耳的鸟鸣……仔细倾听和体会周围的这种声响,借鉴课文的描写手法,记录和描绘你的感受与想象。

    
相关资料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11
  《明湖居听书》测试练习题
  《明湖居听书》复习指导ppt课件
  《明湖居听书》练习题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4
  《明湖居听书》教案10
  《明湖居听书》教案9
  《明湖居听书》学案3
  《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9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8
  《明湖居听书》教学反思(2篇)
  刘鹗《明湖居听书》课文阅读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6
  《明湖居听书》赏析
  《明湖居听书》教案8
  《明湖居听书》教案7
  《明湖居听书》教案6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5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4
  刘鹗《明湖居听书》mp3音频朗读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5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7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3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2
  《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明湖居听书》教案3
  《明湖居听书》教案2
  《明湖居听书》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