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庄暴见孟子》随堂练习

《庄暴见孟子》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1)A、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C、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D、吾属今为之虏矣   

(2)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 C投诸渤海之尾D文王之囿,共七十里,有诸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王鼓乐于此 ②百姓闻王钟鼓之声B  ①可得闻与 ②不与民同乐也
 C①臣请为王言乐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D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笑   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3.按句中“疾”字含义将句子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④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⑤草枯鹰眼疾   ⑥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⑦若皇上阅兵时疾驰入营   ⑧声非加疾也
    A、③④⑥/①/②/⑤⑦⑧      B、②③④/①/⑥/⑤⑦⑧
 C、③④⑥/①/②⑧/⑤⑦      D、②③④/①⑥/⑤/⑦⑧
4.加点字不破读的一项是(   )
  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5.对加点虚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则齐国其庶几乎 ③王语暴以好乐 ④暴未有以对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B、曰:“可得闻与?”                 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C、王变乎色曰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7.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大王把他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我却没有什么话回答他。
  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C、臣请为王言乐——请允许我给您讲讲真正的快乐吧!
  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是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8.释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其麋鹿者如(如同、等于)杀人之罪
 B、则是方四十里为阱(陷阱,比喻诱人犯罪)于国中
 C、雉兔者往焉(兼词,于是)
 D、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禁忌)
9.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B、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是以后世无传焉
 C、民犹以为大,何也?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若是其大乎?
10.将“若是其大乎?”恢复正常语序,并翻译之

11.本段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阅读文段,完成12—15题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2.孟子与戴盈之讨论什么问题?双方的意见有什么不同?

 


13.孟子以“攘鸡”比喻什么?以“请损之,月攘一鸡”比喻什么?

 

14.翻译“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5.这则寓言现在用来说明什么?


答案:  1(1)BC  (2)AD  2、D    3、A    4、B    5、C    6、A   7、D    8、D 9、B   10、其大若是乎?/译为:它的广大像这样吗?  11、主旨:与民同之,即与老百姓利益一致,不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对百姓的侵害之上。论证方法:对比文王与齐王的不同做法,对比由此产生的百姓的不同反应。  12、是否恢复古代十取一点田赋法,废除正在实行的关市之税。戴盈之主张逐步减轻直至最后废除;孟子主张马上废除。  13、“攘鸡”比喻“关市之征”;“月攘一鸡”比喻戴盈之的逐步废除“关市之征”的主张。  14、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道理,就立即停止算了,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15、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迅速改正,而不应该寻找借口拖延下去。

 

    
相关资料

  《庄暴见孟子》教案7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7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案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6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5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2)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6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庄暴见孟子》同步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4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二)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一)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5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4
  《庄暴见孟子》教案3
  《庄暴见孟子》教案2
  《庄暴见孟子》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参考译文
  《庄暴见孟子》mp3音频课文朗读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3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2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1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庄暴见孟子》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