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关雎》赏析(3篇)

第一篇

关雎  
先秦•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  

第二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通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 

思:语助。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 

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 

第三篇


《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的图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方言》说:“秦晋之好,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爱情的产生常常始于为对方的形体(人的外形美)(窕)所吸引,而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继而了解对方的心灵(心灵美)(窈),所以说爱情就是人的美的审美过程。爱情双方是感同身受的关系,它虽然从异性形体美的感受开始,但却具有对异性形体美的超越性感受。少年男子初遇女子时注意的是女子的形体美,但是越到后来,越消失了对她的单纯形体美的感觉(此过程在文本中需要一个过渡),随之而来的是女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的严重干扰,体现在诗中便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女子态度的不确定引发了男子的无尽相思。“心有灵犀一点通”,待到两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后,爱情就产生了。诗到这里,把人在爱情审美过程中主体与自然统一这对关系揭示出来了。前面说过,《关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强调伦理道德的。所以,诗歌在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自然性的同时,又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在诗歌中,这些关系和谐地同构于审美主体,因而形成了理想的爱情审美观。 
  其实《诗经》中,不只是《关雎》,还有《桃夭》、《蒹葭》等大量的诗歌都体现着这种理想的审美关系。《蒹葭》更是把爱情的审美体验提升到了主体对于时空和生命哲性思考的高度。 
  《关雎》是周朝的民歌。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时期,统治者建构了以宗法血缘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浸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早期的儒家学说以“和”为美,视主体的功德圆满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论语·先进》中孔子独倾心于曾子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孔子要求把社会的“礼治”和理性的规范变为人们出自天性的自觉要求,——早期的儒家学说不是泯灭人的自然性的。反映在爱情审美价值观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理性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的人的理想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唯其如此,《关雎》才得以列诗三百之冠,并倍受后人推崇。另外,民间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为这种爱情审美追求提供了合适的生长土壤和温度。 
    但是,这样理想的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在主流话语中只是昙花一现,在此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屹立于风雨中的冰凉的贞节牌坊才是爱情的基本意象,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真实。闪耀于先秦爱情审美价值观中的人性光. 
   以上说的是它的情感美。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相关资料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雎》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关雎》理解性默写
  《关雎》pptx课件(25页)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44页)
  《关雎》思维导图(5张)
  《关雎》拼音版
  《关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表格式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x课件(22页)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2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诗经》之《桃夭》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雎》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关雎》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关雎》同步练习
  《关雎》知识点归纳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x课件(38页)
  《关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36页)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知识点梳理
  《关雎》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诗经》复习ppt课件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
  《关雎》配乐朗诵(男声)
  《关雎》pptx课件(28页)
  《诗经》二首之《关雎》pptx课件(26页)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3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