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师频道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 >>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概念题辅导知识

      概念题 
      班集体良好的心理氛围:是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识、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 
      快乐: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刺激,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师教的积极学生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都受到了激发。 
      角色冲突:是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妨碍的斗争。心理调试: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映状态的心理过程。 
      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人和动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伺候就性的变化过程。 
      变式:似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事例时经常变换呈现形式。 
      知识的巩固:就是采取某些措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识记,并持久有保持的过程。 
      技能:是通过联系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产生某种影响。 
      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消极的影响,即起干扰作用。 
      思维定势:是指过去思维活动的经验使当前思维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采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空过程、结果的意识。 
      元认知体验:是个体伴随认识活动而产生的认识体验。 
      元认知监控:指个体在认识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气质:是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记忆策略:是指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具体调节记忆方法的策略。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所表现的稳定性特征或倾向。 
      道德认识:是对于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表现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言论、举止和行动。 
      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确信,并愿意以它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倾向。 
      幼儿期: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偏高,包括原始缺陷和衍生性缺陷。

    
相关资料

  2011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2-2009年)
  2010年各地教育局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知识大全430页)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汇编(208页)
  云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山西省教师资格考试精选问答题及答案
  2009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二
  2009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2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教育教学基础》(小学版,心理学基础)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辅导
  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
  浙江省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2份)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1-5)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试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试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填空题试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试题精选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题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辅导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论述题辅导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填空题辅导知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2份)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