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月考试卷 >>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人教版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时,分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 共18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炽热   整饬     叱咤风云     插翅难飞
B.唆使   夙愿     肃然起敬     追根溯源
C.小憩   迄今     同仇敌忾     休戚相关
D.显赫   唱和     溘然长逝     欲壑难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零售  语重心长   直抒胸臆    礼仪之邦
 B.怠慢  励精图治   以德抱怨    语无轮次
 C.枢纽  夜郎自大   招致非议    五色斑斓
 D.敲诈  变本加厉   风餐露宿    挑肥拣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_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__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 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D. 终生    辨认    品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
       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坚持秉公理事,主动调节群众纠纷与矛盾,做到一碗水端平。
 D.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随着通讯日益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
       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
       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到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
       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
       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其中最晚
       的一部《复活》,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
 B.《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它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
       作品闻名于世,智利诗人聂鲁达曾称赞他是“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C.王安石,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游褒禅山记》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
       和抒情紧密结合。
 D.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
       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科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
①尽管有许多人把真、善、美看作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形象,但科学家作为“真理之是”的近似,并不能占据三元统一的“真善美”之“真”的位置。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而所谓科学真理却只是低级经验性的真理,它只表明与外在经验的符合关系,而与人类的理想毫无瓜葛。有人可能会提出反驳说:纯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科学研究是为了求知,而求知并不以实用为目的。”不错!但是无论怎样纯的科学研究(数学除外,因为数学不属于科学,而只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它所追求的真理总是以外在物质经验为准绳的。对于科学来说,只能是手段,而不可能是理想本身。那么科学除了在纯学术领域的求知理想之外,就没有对人类生活理想的建构做出别的什么贡献吗?有。
②“美”是科学理性构建出来的人类理想。早在毕达哥拉斯时代,西方人就开始以美的理想来建构宇宙了。这种建构方式是科学理性的方式,而不是艺术感性的方式。
③“美”是什么?“美就是和谐的比例”(毕达哥拉斯语),“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亚里士多德语)这些规律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
④科学家的头脑是最具理性的头脑,所以,不但古代科学家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而且现代科学家也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十七世纪,科学家开普勒根据毕达哥拉斯的“宇宙和谐”的思想去总结第谷留下的观察资料,才创造了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十九世纪,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推导出一组不对称方程时感到不符合美的规律,就按照对称美的理想去修改方程,最终才获得了这组著名的形式上“秩序、匀称和明确”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这说明,科学家头脑里存在着美的理想或信仰,他们相信自然世界本身应该是合乎美的规律的,所以他们总是按照美的理想去构造科学的世界。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则说出:“描述自然的基本规律的方程必须包含伟大的数学美,它对于我们就像宗教。”这说明“美”在科学研究中不仅是一种理想,而干脆就是一种信仰,就连最具革命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得不问道:“数学毕竟是人类思想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产物,它怎么会如此美妙地适应于各种现实目的呢?”狄拉克在谈及爱因斯坦的工作时说:“当爱因斯坦着手建立他的引力理论的时候,他并非去尝试解释某些观测结果。相反,他的整个程序是一个美的理论。”
⑤可见,在本真的意义上,科学的形象并不是应着“真、善、美”中的“真”,而是对应着其中的“美”。科学并不追求事物的真理显现,而只是追求符合论的真理之是。但是,在追求符合论的真理过程中,科学家却始终以“美”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是科学创造了“美”,而不是艺术创造了“美”。
7.下列对“真、善、美”的理解,最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    (    )
 A.“真”即真理,追求科学真理是人类的理想。
 B.真、善、美是三元统一的,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把宗教的形象定位在“善”的位置。
 C.“美”是通过艺术感性的方式建构出来的人类理想。
 D.纯科学研究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它所追求的真理可以脱离外在的物质经验。
8.下列对 “美是什么”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美就是和谐的比例。
 B.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
 C.美是存在于科学头脑里的一种理想或信仰,并不具有实用性。
 D.美的规律存在于自然世界本身,因此,可以按照美的理想去构造科学的世界。
9.下列对第四段中引例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古今科学家均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
 B.说明美的规律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
 C.说明美的理想可以引导和实现人们发现真理。
 D.说明科学在追求美事物的真理显现过程中,同时创造了美。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本真的意义上,艺术的形象并不对应“真、善、美”中的“美”。
 B.“1+2=3”这道数学命题属于纯科学研究。
 C.“真”是先天存在的,“美”是后天创造的,因此,真总是先于美而被发现。
 D.科学家们用理性创造美。十九世纪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就是运用精确的运算不断修
      改方程,意外地创造了美的形式。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8分,每小题2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摘自《史记·管晏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言:危险的言论
 B.晏子出,遭之涂  涂:道路
 C.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卑,不自满
 D.世有多之,是以不论 论:论说
12.下列句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何子求绝之速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限
     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1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而归,其妻请去        称代前文的“御者”
B.今者妾观其出           称代前文的“晏子”
C.其后夫自抑损           称代前文的“御者之妻”
D.详哉其言之也           称代前文的“《晏子春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
       说危言,行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
       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
       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
       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第Ⅱ卷(共86分)
四、文言文翻译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  共6分)
   (1)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自唐以来,古人做诗主张“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即是说是人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主张的一联的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试结合全诗,谈谈本诗所表现的思想情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默写(10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六国论》
   (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___。”此言得之。《六国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6)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伶官传序》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8)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9)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0)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庭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置天才李白那样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到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啼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中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8.作者在第①段中间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6分)

19.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第⑧段中“他有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的语言风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六、语言表达及运用
2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一个带“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做简要地说明。(4分)
     “半”是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意在说明做事起始阶段的重要性。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分)
   舟行秦淮月千古,__________________。
   烟锁池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居斯塔夫·福搂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按时看日出”,让他的精神变得澄澈而明亮!让他在这个世界的栖居有了诗意!
请以“诗意地栖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A(唆使suō 同仇敌忾ki  溘然长逝k)
2. B(B以德报怨 语无伦次)
3. A(“终身”——切身的事情。“终生”——多指事业。“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区别的过程。“辨认”——在辨别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品尝”——尝出滋味。“品评”——做出评价。)
4. A(“高山仰止”——崇高的德性。)
5. C(A——重复。“不可缺少”和“必需品”重复。B——句式杂糅。“发挥”和“起到”共用了一个宾语“作用”。D——“科学技术进步”应该与“国家富强与否”搭配。)
6. C(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7. 【解析】A项见原文第1段结尾,原文说符合论真理对于人类生活理想来说,“只能是手段而不可能是理想本身”;C项见第2段开头;D项在原文表述为“无论怎样的科学研究,它所追求的真理总是以外在的物质经验为准绳的”。
【答案】B
8. 【解析】C项中“……并不是具有实用性”有误。原文第4段举例说明“美”具有实用性。
【答案】C
9. 【解析】原文的相关表述是“科学并不追求事物的真理显现”。
【答案】D
10.【解析】B项错在数学只是科学研究手段,并不是科学本身;C项对“真”与“美”的先天拥有和后天创造之说有误;D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就按照美的理想去修改方程”。
【答案】A
11.【解析】A.危言:正直的言论
【答案】A
12.【解析】A于;从;B何:为什么;D.……的事;C然:可是,连词;这样,代词。
【答案】C
13.【解析】C.“其”指代“其妻请去”这件事。
【答案】C
14.【解析】晏子进内室没有告辞,让越石父久等。是“无礼”。
【答案】B
【参考译文】晏婴宇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奉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认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你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不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他的驾车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着四匹马,福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驾车的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的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过后,丈夫就也很谦虚了。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了的一些未见记载的事迹。
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
      (摘自《史记管晏列传》)
15.文言翻译
   (1)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本来不如在牢狱之中.
   (2)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
16.诗歌鉴赏
   (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致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17.默写
①弊在赂秦
②薪不尽,火不灭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⑥逸豫可以亡身
⑦游目骋怀
⑧鸟倦飞而知还
⑨心有灵犀一点通
⑩柳暗花明又一村
18.【答案】①李白是一个游侠诗人,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征。
19.【答案】前者:天才李白的横空出世。后者:饱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相遇。
20.【答案】李白漫游大唐各地,发现并用诗歌撒播了各地的风情与美丽。
21.本文是一篇文化散文,诗化的语言风格。
文化内涵丰富,感性与理性交融,还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语言风格突出,叙事手法别具一格。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具有丰富宏魄的内涵,它是作者胸襟、胆识、气度、使命感的自然流露。文章散发着没有矫饰的清淡气味,还有典丽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叙事模式和议论话语模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参考答案,答出自己观点即可。)

    
相关资料

  四川南充高中顺庆校区201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秋学期高二12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不分AB卷)
  岳池中学高2012级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2010年秋人教版高二半期考试试题
  富顺二中高2012级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检测题
  凯里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河北香河一中人教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9月)
  成都市十八中高2010级2008年高二年级九月月考考试语文试卷
  2009年师专附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1,5单元)
  毕节人教版高中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张掖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浠水一中人教版高二年级2008年12月月语文试题
  广水二中2008—2009学年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安居育才中学高2010级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广安石笋中学高2010级高中第三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邯郸四中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竹山二中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年级12月高2009级月考语文试题
  2009届四川省高三2007年10月卷试卷
  交大附中2007-200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06-2007学年上饶县三中高二第一学月考试试卷
  黄骅中学05—06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简阳市石桥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1月份)试卷
  厦门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安溪八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盘溪中学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控
  伦教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