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清贫》教案4

一六 清   贫
          方志敏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 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一六 清贫 方志敏
1自由交流。
 
2读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了解方志敏其人。
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 朗读课文
   了解大意
 
1过渡:什么是清贫?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
 
1自由读课文、思考。
2集体交流。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
三 朗读对话
   加深理解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
1同桌互相练习朗读
 
2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使学生通过语言、口吻的变化领会表达的内容。
四 质疑讨论
   提高认识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1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
2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3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
4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首先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进一步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五 补充学习
 
1出示《方志敏》诗一首(见导学p47页)。
要求:感悟朗诵《可爱的中国》一文。
1自由朗读理解。
2认真听、仔细品味。
使学生全面了解方志敏烈士。
六 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就“物质”与“精神”两者关系一段话。
 
 
教后感:
新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
 
    《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经受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在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学生逢上了好时代,祖国繁荣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何谓“清贫”?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眼中所看到的,耳中所听到的,也许和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所以如何理解“清贫”在今天的价值?这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有些人“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通过讨论,通过收集方志敏的资料,同学们写下了《清贫是他的财富》、《坚守淡泊》等读后感。懂得了“问生长久之道,则清心寡欲。”懂得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真正含义。
 

    
相关资料

  《清贫》教学反思
  《清贫》ppt课件6
  《清贫》ppt课件5
  《清贫》ppt课件4
  《清贫》教案5
  有关“清贫”的名言
  《清贫》学案2
  《清贫》表格式导学案
  《清贫》读后感
  《清贫》说课稿
  《清贫》ppt课件3
  《清贫》ppt课件2
  《清贫》学案
  《清贫》同步练习
  方志敏《清贫》原文阅读
  《清贫》课堂实录
  作文:感谢清贫
  《清贫》《拉萨的天空》教案及练习
  《清贫》ppt课件1
  《清贫》教学设计3
  《清贫》教案2
  沪教版《清贫》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