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沙与沫》说课稿

《沙与沫》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我将本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法的选择、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单元说明:
我觉得长春版教材的单元设置比较灵活,可从体裁上与前三篇合成诗歌单元,也可与下二篇文章从内容的哲理性来讲合成“哲思人生”单元。我觉得归下为好。本单元是作者透过不同的文字来思考人生,表达对人生真谛感悟、理解,选文兼顾诗文,兼顾中外。
从内容上讲,《沙与沫》是以格言的形式感悟人生;《等待》从不同的画面,围绕人生百态来解读其滋味,引人深思;《给我一点水》本文以水为话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焦虑和对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期望。这些文章都是作者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哲理深刻,发人深思。
从人文性上来讲,继承上单元,力求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情感之人,让他们徜徉优美的诗文中,联系生活经验同时,对自己的人生有更真切的理解,从而学会珍惜人生,珍视自然,珍重生命。
从语文学习角度来讲,与前面的单元有延续,又有提高,延续前几单元,继续重视朗读与默读的有机结合,在感知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积累和经验的调动;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以精读为主,运用圈点勾画阅读,来加强对文章词句的理解,文意的把握,内容的探究。
2.本课地位:
《沙与沫》是著名诗人纪伯伦诗歌的精选。23条格言,每条格言都极贴近学生的生活,都极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链接生活经验,产生对生存状态,个人修养、友谊等人生的思考。它无论在单元,甚至整本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觉得原因有四:①本文体裁是诗歌,继承上单元诗化的语言易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对于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和含义丰富语句积累有重要作用;②从内容上讲,本文立意深远,较适合透过不同的语句,自主多元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的能力;③从情感上来讲,格言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会让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到生活,极易感染学生,让其在听说思中能所收获;④从语言上来讲,精练诗化的有哲理性的语言极易让学生积累、借鉴,仿写训练,培养其语言的精练性。可以说这篇文章无论是提升情感,还是对语文能力的培养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中规定: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解文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根据课标内容和单元学习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
⑵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初步感知文容;
⑶ 初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多元解读、理解文容;
⑷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性,以读促写。
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收集资料,预读文章,完成目标1;
⑵ 多种阅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熟悉文本内容,初步感知文意;
⑶ 运用圈点勾画精读课文,质疑并自主理解;
⑷ 品味其语言的精练性,积累至诵的同时能自主进行创写;
在此过程中,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与文本,学生间及师生的多边互动。在此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更好的实现对课文的多角度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美,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已接触了大量的诗歌,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赏析能力,但这篇小诗文的大多语句意蕴丰厚,并不容易深透的理解。初一的学生虽然思维较活跃,但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这样的文章,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句容易,明思想难。为此我确定了本文的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学习文章,多元理解格言。
难点:
链接生活体验,揣摩文中的句子,理解其内涵。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
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引导者,我根据本文的体裁特点选择了以下的教法:
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圈点法、启发引导法、板书辅助法、谈话法。
2学法选择
课标关于教学建议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我觉得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参与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法的指导。为此我采用以下的学法:
自主预习法、圈点批注法、联想想象法、质疑法、小组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应重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而使其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总结方法形成习惯。据此我认为本课一定要找好切入点,并以自主圈点批注的方式来突出其个性化的解读,在链接生活中渗透其情感教育,并在积累中感受语言的精练性,从而能自主写出一些有哲理性的语句。为此我设计了2课时。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设境导入,介绍作者、引导思考,自由纷说、质疑理解,合作探究、总结扩展,布置作业四大步。
2.教学设想:
一设境导入 介绍作者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憧憬、感悟、奋起。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他的哲理诗《沙与沫》,让我们静心品读他于平常的生活中所撷采的深邃之作,用心去感悟每句平凡的诗句中的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师适时补充。
学生大声的朗读诗句。
<设计意图:简洁的导入直接引入作者,使学生对诗文产生阅读期待的同时,让学生根据预习介绍作者,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并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引导思考 自由纷说
走进诗文之前,大家能先说说你最喜欢的一个人吗?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纷说)
从刚才大家富有感情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我们所喜欢的都是他们的性格、品质、或精神,而正是这些才让他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正如纪伯伦所说的: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再默读此句,能不能再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平凡的语言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智慧:每个人都期望着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成就就是显示精彩人生的结果,但真正能成就这一结果的则是我们在奋斗过程中自身所拥有的品格、习惯、性情等决定的,既个人修素养(板书)决定人生的成就。
作者在文中共选了23条格言,相信一定有许多引起了你情感的共鸣,能根据你的圈点批注说说你的理解吗?
<设计意图:初入课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级性,先以简单的话题入手,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引入文句,让学生明白每一哲句的出现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之后再让学生谈自已的体会,在不约束其思想的同时,更有利于张扬个性,碰撞思想,再以小结的形示指出主题:加强个人修养,以板书示重。为下文学生的自由解读奠定了基础,这也要求教师必须能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教材,既要注重学生的生成,还要注意能把预设融于其中,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情感双丰收。>
 
三质疑理解 合作探究
刚才大家各抒已见,说出了自已独特的理解,能看出许多同学真的就是生活的智者,不仅融入生活之中,还能走出生活站在更高之处审视它。
请大家看书后思考讨论题二,说说你的理解。
因我们的人生经历与思维方式与同,才会出现了这么多精彩的解读,但我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是,相信你不可能全部的能把其解读懂,但先于生活领略到了,这必有利于我们以后的人生发展。
请说说还有哪些语句你觉得不能理解的,或不认同别人的观点的把你的观点说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吧?
<创设意图:通过课后题的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重在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在论中链接不同的人生经验,以达到对诗句的多维解读,从而形成多角度看同一事物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总结扩展 布置作业
    再读全文思考:《沙与沫》是一部散文诗集,从课文节选的内容来看,与你所读过的散文诗集相比,它在形式与内容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自由谈说,师总结:这部散文诗集的内容是作者有关人生和艺术的锦言妙语,是纪伯伦断断续续写下来的,是对人们所忽略的生活现象的解读、道理的阐释;从形式上来看,《沙与沫》中的小诗,篇幅都不长,最短的只有一行,最长的也不过十来行,形式新颖,语言简约凝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诗人用隽秀的语句来展示的平常的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人生的百态。解读完课文后,相信每个同学都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人生的启迪。这样一部充满哲思的诗文为什么不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智慧集”“心弦集”,而偏偏定为“沙与沫”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明确沙与沫都很渺小,都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把生活比做无边的海洋的话,那么沙粒和泡沫就将永远存在,而这些往往是不被人们重视的,容易被人忽视的。而纪伯伦关注了这些,思考了这些,可以说沙与沫中的格言提示的道理,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
恰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验时,会发现寻常事物中有着太多的意蕴,以我手写我心,这就是作品,尽管稚嫩,却是个性自我的心灵之声。那时,生活也会因你的思考而更精彩、更充实。
 1、请同学们选择文中一句作为哲理阐发的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谈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有感悟,请留心观察也试着写一写有哲理性的语句。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的隽永,为实践练写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对诗集含义深刻句子的交流进下步的激发学生去关注生活,思索人生,以真正实现以读促写。>
 
板书设计
           
个人修养:
            生存之道:                                   平凡中善于发现
            物质与精神的追求:                           平常中蕴含哲理
            友谊:   成败:  认识自我:                  平实中生长智慧
            人生价值:   ……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一种简要呈现,可以此引导学生以自已的解读对喜欢的句子进行个性化的归类。

    
相关资料

  《沙与沫》教学反思
  《沙与沫》学案
  《沙与沫》ppt课件4
  《沙与沫》ppt课件3
  《沙与沫》同步练习
  《沙与沫》导学案
  《沙与沫》赏析
  《沙与沫》ppt课件2
  《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ppt课件1
  《沙与沫》教案1
  纪伯伦《沙与沫》原文阅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