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堂实录
   课堂上,我设计了“三读一写”的程序。
    首先,我介绍海伦·凯勒的背景知识,突出她以聋、哑、盲之躯立志成才,最终成为十九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两大人物之一,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学生静悄悄的,眼神里流露的全是赞叹。
    △一读:用心悟读,并划出你喜爱或者感动、感悟的句子或段落。
    目的:初通课文,抓住第一感觉,为写作作铺垫。
    学生:静悄悄的,我观察,没有人眼神溜转,都很专注。
    读毕,我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互补。
     ……
    在学生第二遍默读前,我作如下点拨:
    师:文章共有哪两个人物? 
    生:莎莉文和海伦·凯勒。
    师:这两个物哪一个更值得崇敬?
    生1:莎莉文,因为她给海伦第二次生命。
    生2:莎莉文,没有她的教导,就没有海伦的成就和辉煌。
    生3:莎莉文,人生途中有一个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学生的回答,印证了我最初的判断。学生的着眼点如果总在莎莉文身上,本课的设计初衷达不到目的不说,最可怕的是以后如果处处以莎莉文的标准来反思老师而不懂得反思自己,那必然是他成长的一大障碍。
   师:哈哈,大家讲得有道理,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看待的吗?生:想!
   师:我倒认为海伦·凯勒值得崇敬!生:为什么?
   师:作为一个集聋、哑、盲于一身的9岁女孩,很有可能是一个对生活彻底绝望的人,但她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逆境中成长,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教育家、作家,还出了十五专著,这份毅力,请问谁有?!
   学生沉默了,呆呆地看着我。
   师:我现在算深刻体会了冰心的话,“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莎莉文老师再伟大,也改变不了海伦的痛苦现状,莎莉文老师再智慧,也无法替代海伦的努力与思考。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要有悟性,要有毅力,要有持久的行动啊!在老师的指导下,海伦用行动证明了残疾人的尊严与伟大,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崇敬吗?
   学生频频点头。
   “为什么我们的视点不同呢?”我话锋急转。
   “因为你是老师。”这句话答得并不漂亮,但我马上接过——
   “对,我是老师,所以我关注的往往是被教育者,你们是学生,你们关注的往往是教育者,你们希望在求知的路上能遇到一位象莎莉文这样的好老师,有爱心、有智慧,引领你成长;老师呢,平时没少跟同学苦口婆心,但收效总不理想,我想,你们如果能以不残之躯的强大优势,再吸纳海伦·凯勒的敏感、坚毅、刻苦,那该多好啊!”
    略停片刻,我说:“看来,我们好象都在推卸责任啊。”生大笑。
   “这样吧,我们各自反思自己的角色,莎莉老师的优秀我来反思学习,我会争取让自己做得更好;海伦·凯勒的宝贵精神财富就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从中汲取对自己成长有用的东西,好吗?”
   “好”,学生很开心。
   △二读:着重领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和超凡毅力。
    ……
   △三读:读出差距,读出信心
   目的:让学生在作品中读出自我,读出成长的信心,为写作铺垫。
   学生:继续用心读,读完之后小组主动交流心得。
   读毕,我进行写作指导:
   “下节课我们要写一篇海伦·凯勒读后感……”
   “啊”学生喧哗了。
   “别急,读后感大致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先来点背景介绍,接着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感觉或者初步印象,再重点评价其中某个人物,最后联系生活找差距。其实,这些内容老师不在这节课让你们准备了吗?”
    生笑,一脸轻松……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