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生物入侵者》导学案2

《生物入侵者》导学案
主备:吕霞    审核:初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自主学习]
1. 掌握下列词语并学会运用。
劫掠、栖息、藩篱、归咎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
2、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搜集信息,不少于3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怎样的?
 
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三、重点探究 
    说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为了把事物说明得清楚明白,还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1、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的例句,并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四人一组,合作交流。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五、教学小结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拓展阅读
树木长寿之谜
包 丹
  一些古树活到成千上万年。它们为什么能这样长寿呢?原来树木有推迟衰老的特殊本领:自己能让全身所有的活细胞一批批地彻底更新,而且更新(细胞分裂)的次数无限;由于其机体的结构特殊(便于细胞生、死、弃)和不断地进行彻底更新,因此树木的肌体能够保持有条不紊,这样就使得树木不易衰老,有可能活到千年、万年。别的动植物个体只能让体内部分的活细胞更新(不彻底地更新),或者根本不更新,因此它们的寿命被体内不做更新的细胞的寿命限制住了──最多活二三百岁。
那么树木全身所有的活细胞是怎样一批批地彻底更新并让机体保持有条不紊的呢?
树皮茎里一层是形成层。它不断分别向外和向内分裂出两种新细胞。向外生长出来的是新的韧皮部细胞,韧皮部是树皮的内层,由活细胞组成,内含运输有机养料的筛管。过一段岁月,衰亡了的韧皮部细胞被向外顶,死细胞组成树皮外层──保护组织。树皮最外层被遗弃:慢慢剥落或烂掉。由于树干的加粗,树皮外层逐渐被胀裂开,裂成许多竖的和斜的裂口,树干内的活细胞通过这些裂口(皮孔)跟外界交换气体。树干内所有的活细胞围成了比树干稍细的活细胞管状层。它们只能生长在紧靠树皮外层的位置。不管树干有多么粗,活细胞管状层也不允许太厚;否则内层的活细胞会无法跟外界交换气体。
形成层向内,生长出新的木质部细胞,每年使年轮增加一圈。木质部衰老而死亡了的细胞,变化成上下相通的导管和管胞,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并且起支撑作用。树干中间(都是可以遗弃的死细胞)即使被蛀空、烂空(但必须保留着足够的形成层和木质部),树木也能正常地活下去,这种空心古树很多。如美国加州莱顿维尔的树屋公园里,有一棵著名的巨大的红杉树,树龄4000多年,树干的空树洞内已被布置成面积约为52.7平方米的活树层。
许多空心古树的存在,说明了各种树木的树心部分可以遗弃。被遗弃的木质部,若未糟朽,则对树体有益;若糟朽得过多并且未去除,则对树体有害。
树干内,由形成层开始,向内和向外,一圈圈细胞分生、成长、衰老、死亡、遗弃。向内和向外,可分为生、死、弃三个细胞层(死细胞层和弃的细胞层之间无分界面)。生细胞层和死细胞层各行其职。每一个细胞逐步生、死、弃,逐步远离形成层。形成层渐渐向外围方向扩大──渐渐迁移到新的位置。由于树干内部各层细胞、各个组织生长、安排得如此合理,因此即使树木活到10000岁,树干内各个组织也始终规则而有序,始终有足够的通畅的输导管。
树根,和树干一样,也有形成层和内外两个方向生、死、弃的结构,也有筛管和导管。根的横切面同样有年轮,也逐渐加粗。因此树根和树干一样,它们的活细胞同样能够有条不紊地一代一代地彻底更新。
不言而喻,茎的分枝、小茎、小根和树干是同样的结构,所以这些部分的活细胞,同样能够不断地彻底更新;而且老的部分,还可以另外长出新的小根、小茎。树叶、花、根毛等部分,都是老的死了,另长新的,它们比树干还容易进行彻底更新。总之,树木全身各个器官(包括根、茎、叶、花等)的活细胞都能够一批批有条不紊地生、一批批彻底地死和弃,因而各种树木的老死寿命特别漫长。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形成层的重要作用。
2、许多空心古树仍能正常生长,其原因是什么?
3、文章第一自然段共四句话。第1、2、3句跟第4句之间构成了      ,第1句跟2、3句之间是先            
4、第四自然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
[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掠[     ] 息[    ] 篱[     ] 归     ]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



〖参考答案〗
二、1、2题答案: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3、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三、1、 列数字: 
①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2、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四、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 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 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 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 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 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 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 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课外阅读答案]
1、能不断向外和向内分裂出两种新细胞。
2、它有足够的形成层和木质部。
3、对比 结果 原因
4、举例子 列数字

    
相关资料

  《生物入侵者》教案10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24页)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34页)
  《生物入侵者》导学案4
  《生物入侵者》教案9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2
  《生物入侵者》课如何上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48页)
  《生物入侵者》ppt说课课件
  《生物入侵者》课堂实录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3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2
  《生物入侵者》读后感(2篇)
  《生物入侵者》flv视频朗读
  《生物入侵者》flv视频素材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13页)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33页)
  《生物入侵者》教学模式操作卡
  《生物入侵者》预习学案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28页)
  《生物入侵者》pptx课件(32页)
  《生物入侵者》导学稿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32页)
  《生物入侵者》阅读练习(2012年巴中市中考题)
  《生物入侵者》表格式学案
  《生物入侵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30页)
  《生物入侵者》导学案3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39页)
  《落日的幻觉》《生物入侵者》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