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2
会员:杨元元 友情提供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密二高    尹应贞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
②能够区分上下联、正确贴对联,并懂得如何撰写对联
③明确对联在高考试卷中的呈现方式,并掌握答题技巧
2.方法与过程: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随堂实战,训练能力;奇联共赏,领略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①懂得如何撰写对联
②掌握高考对联试题答题技巧
学时安排
1课时
自学指导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 ——金•元好问
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
★★预习必知
1.对联常识
①对联,又叫﹍﹍﹍﹍、﹍﹍﹍﹍、﹍﹍﹍﹍等。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和﹍﹍﹍﹍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②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也叫对偶,要求是﹍﹍﹍﹍﹍﹍﹍﹍,﹍﹍﹍﹍﹍﹍﹍﹍,﹍﹍﹍﹍﹍﹍﹍﹍。
③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称为“仄起平收”。
④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张贴时,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为分别。
2.题型设置
高考对对联的考查,一般有两种题型:一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让你补写出另外一联;二是根据语境或例子拟对联。如:
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2004’浙江卷24)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此题属于补写对联,要根据对联的特点去仿写。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在形式上,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形成对仗;在内容上,上下联要相互关联,或正对,或反对,或串对。对于平仄,高考一般不作要求。
3.考纲要求
2004年高考全国卷、福建卷、浙江卷等,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一考点的考查上有了新突破,即采用了对联(主要是春联)的形式——当然,实际上还是句式的仿用。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