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2

虽然诗文有别,我们从来不会用诗歌的赏析方法对待散文,但此时此境中的陆游,似乎绝不轻易地列举一些地方。果然,细查之下,只要弄清他为何要在小孤山的庙中盘桓良久,为何在文中屡次出现“戍兵”“节度”,结合他出山的目的,这个书生其实在上任途中就进入角色了。“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和耻于葬于先人墓旁的抗金名将张浚多么相同啊。

1、  小孤山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小孤山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王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与太平军,均在此地对垒交锋,遂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

山上启秀寺,是佛教名山之一,唐高僧马道一创立。北宋改名惠济庙,祀海神妈祖,即现在所称的小姑娘娘。妈祖系福建莆田湄洲屿人。父名林愿,宋初官都巡检。妈祖名林默,生于宋隆元年(906年)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十五岁成道,二十八岁升天。传说妈祖云游长江,觅小孤山这块宝地,化身溺水江中,被当地渔民詹公三在挣中捞起,安于山上,威灵显应,香火旺盛。历代皇封天妃、圣母等登峰造极之位。小孤山系妈祖的行宫。

 

2、诗歌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翻译

  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赏析

  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即海上的的大门关卡,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即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

  “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

  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

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3、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宰相。西汉留侯、唐朝开元时期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之后。

宋朝时,宋孝宗为张浚举行国葬,辍视朝两日,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国家最高荣誉“忠献”。宋理宗时以张浚、赵鼎为宰相典范,并将张浚列为宋朝昭勋阁二十四人之一,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宋理宗时期著名政治家,理学大师魏了翁为纪念张浚张栻,修建紫岩书院,赞曰:“张魏紫岩以精忠大义为中兴名相,其子宣公以问学为世儒宗,流风蔚如,实启来哲,无以致高山仰止之思,明德之志,乃为湖周广六十有五丈,架梁其上而屋之”。

宋高宗:“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并与张浚子张南轩说:“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

宋孝宗:宋孝宗对张浚说:“久闻公名,今朝延所恃惟公”,“朕倚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浚留平江,凡八章乞致仕,除少师、保信军节度、判福州。浚辞,改醴泉观使。朝廷遂决弃地求和之议。

浚既去,犹上疏论尹穑奸邪,必误国事,且劝上务学亲贤。或勉浚勿复以时事为言,浚曰:“君臣之羲,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吾荷两朝厚恩,久尸重任,今虽去国,犹日望上心感悟,苟有所见,安忍弗言。上如欲复用浚,浚当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为辞。如若等言,是诚何心哉!”闻者耸然。行次余干,得疾,手书付二子曰:“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讣闻,孝宗震悼,辍视朝,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忠献。

 

    
相关资料

  《过小孤山大孤山》游览路线图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x课件(53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x课件(52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31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字词、词类活用)
  《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及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62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x课件(30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反思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5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3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17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含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3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2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14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65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ppt课件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题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6
  《过小孤山大孤山》mp3音频朗读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5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4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3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