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长恨歌》学案
《长恨歌》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白居易的相关资料;
2、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细细品味本文诗歌语言的魅力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细细品味本文诗歌语言的魅力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时数:二课时
学习内容和过程:
一、.预习学案: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móu)粉黛(dài) 骊宫(lí) 霓裳(ní)(cháng) 临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钗擘(bò)
 马嵬(wéi) 阑干(lán) 绰约(chuò)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二、赏析学案:
(一)整体感知
1.概括层意。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