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3(第二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杜桥中学 王远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清本文体现的孟子“仁政”思想。
2、 思考孟子“仁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 复习导入:
师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生答: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和谈话主题。
第一段由梁惠王提出问题“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
第二到四段由孟子分析问题“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五到七段解决问题“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文章的主题是:如何使民加多。
师评: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来理清本文体现的孟子“仁政”思想。
二、 合作探究 :
1、孟子认为如果梁惠王能够做到什么措施就可以统治国家了?
生答:
措施 效果 结果
不违农时 (农业) 谷 不可胜食
数罟不入 (渔业) 鱼鳖 不可胜食 养生丧死无憾
斧斤以时 (林业) 材木 不可胜用 ——王道之始
其他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
生答:在古代“生”与“死”的重要性。
②文章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