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人境庐诗草自序练习题
《人境庐诗草自序》课内阅读训练
(载2013年6月20日《中学生学习报·人教课标版》第3版)
三.阅读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完成1—5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 无虑:没有顾虑
B.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单行:每一行
C.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 跻:达到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
②然以笃好深嗜之故
B.①诚戛戛乎其难
②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
C.①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
②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
D.①虽一行作吏,未遽废
②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遵宪吸取古典文学精华的一组是( )
①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②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③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④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⑤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 ⑥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A.②⑤⑥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遵宪痴迷诗歌创作。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学写诗,当官后公务繁忙,四处奔走,少有闲暇,但从未就此放弃对诗的爱好。
B.黄遵宪追慕古代名家。他希望吸取前人精华,剔除其糟粕,不受前人的束缚,这样做虽然实在太难,但他决心努力去做。
C.黄遵宪作诗视野开阔。他借鉴前人的创作手法,涉猎各种古代典籍,博采众家之长。他坚信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准。
D.黄遵宪坚持自我特色。他学习古人的经验但不兼收并蓄,力图开创“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风格,以此自立于诗坛。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
译文: 。
(2)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译文: 。
【答案及简析】
1.A(无虑:大约);
2.B(B①诚:确实、实在;②诚:果真、如果。A两个“以”都是“因为”;C两个“逮”都是“到、达到”;D两个“遽”都是“就”);
3.D(①黄遵宪认为古今人事不同;⑤要用今天的语言写诗;⑥认为自己的诗达不到古人的水平。这三项与吸取古典文学精华无关)
4.C(“他坚信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准”不合文意,而是“未必就能达到”。原文说:“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
5. (1)但因为特别喜欢的缘故,也常把我遇到的事(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一旦做官(公务繁忙),但从未就此放弃(对诗的爱好)。
(2)然而我虽然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能达到。诗写了一些虽然说达不到(这些要求),心里却非常想往。
【原文】
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