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比较阅读赏析

一组悲凉而深沉的恋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比较阅读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以下简称“艾诗”)和穆旦的《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以下简称“穆诗”)这两首诗歌均写于日寇铁蹄践踏下的那段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日子,两位诗人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沉吟了一组悲凉而深沉的恋歌。 
  两首爱国诗篇不仅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相同,而且在艺术表达上也颇为相似,诗人都善于选取悲凉凄清的意象来表达祖国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 
  艾诗选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为大背景,以北方和南方典型的人物活动来刻画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北方,那赶着马车的农夫,脸上刻满了痛苦的皱纹,迎风冒雪,要到哪儿去呢?在南方,那坐着乌蓬船的少妇,为什么蓬头垢面,对着一盏小油灯,低垂着头呢?寒冷的雪,悲哀的风,漫长的夜呵,我们的父老姐妹,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惨遭敌人的蹂躏,这两个特写镜头不过是我们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缩影。由此,诗人描绘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怎不令人心酸而悲愤!还有“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怎不令人痛心而愤懑!透过这幅悲惨的人生图画,揭示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漫长”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心,诗中笼罩着浓重的悲凉气氛。 
  穆诗选取的是以“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平原”为时空大背景,从景物和人物两个角度,用一连串的同艾诗类似的意象来抒发民族遭受苦难的痛苦之情。景物方面,诗人描绘田野枯干、岁月尽竭、牲口憩息、小河冻结、寒风肆虐,仿佛历史同被屠杀的同胞的鲜血一样凝固了,到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苍天仿佛被鬼子的刺刀通破,世界又倒退到冰川纪,没有温暖,没有欢笑。人物方面,诗人写到“在古老的路上”,灯光映照下的“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饱经沧桑的老人,还在寒夜里为生计奔波。“他想什么?他做什么?”“亲切的”、美好的梦想,却被现实的“吱哑的轮子压死”在路上。诗人还写到了孩子:在寒风的侵扰下,“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在这寒夜里,孩子的哭声更加衬托出寒夜死一般的静寂,“风呼一何怒,孩啼一何哭”。在日寇的铁蹄下,人民的苦难通过这一老一少两个意象充分展示出来。诗歌结尾处描绘的意象可谓意味深长,“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静静地,正承受着雪花的飘落”,在静静的承受中,中华民族实际上正孕育着撕破乌云的闪电和粉碎寒冬的春雷! 
  两首抒情诗中,诗人都突入了他们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之中,“诗中有我”,心潮激荡,感人至深。艾青后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他的小时生活经历,使他对人民的命运有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经过“流浪和监禁”,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自豪地宣称“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愿意与劳苦大众共命运,诗人希望用自己的歌声,给苦难中的祖国和人民带来“些许的温暖”,就象孩子对待母亲一样,感情真挚而深厚;穆旦也突入诗中,不同的是他不是以个体的身份,而是把自己融入劳苦大众,“我们在泥草的屋顶下安眠”,想到了“我们”的下一代和“我们”的祖先——“我们不能够听见”被寒风吓哭的儿郎们长大后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躺下”“打鼾”,一样被奴役、践踏,“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他们不可能再来安慰“我们”,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 
  两首抒情诗在艺术表达上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艾诗篇幅较长,句式较段,用隔离反复的叠唱,一而再,再而三地沉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构成四个层次分明的段落,画面广阔,意境深远,主题和感情在反复叠唱中得到强化;穆诗篇幅短小,句式较长,没有使用隔离反复的叠唱,只有一处连续反复:“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表达了一种强烈心愿,但对布局构段无任何关系。 
  艾诗擅长运用新鲜而贴切的比喻和形象而生动的拟人等手法:“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这个比喻给人的感受,不仅有寒冷,而且还有凄清、痛苦和忧伤,饱含着情感,给人以联想,给整个画面涂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在“饥谨的大地”这一诗句中,大地被人格化了,他“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把农民们被迫离开家园和土地、流落他乡、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用一个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凸现出来;穆诗擅长使用排比,并且在句式整齐的基础上求变求新,从而避免了排比句式的呆板,使排比句式既整齐又错落,生动阿娜:写“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岁月尽竭了,牲口栖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一连串的萧索凄清意象铺排,令人如堕冰窖,不寒而栗。写狂风肆虐,“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使人联想到鬼子在中国的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此外,艾诗自然晓畅而不流俗,感情真挚而不做作;穆诗沉郁顿挫而不悲观,含蓄蕴藉而不晦涩,他们的语言也很值得我们品味,限于篇幅,不再一一。 

(已在《读写月报》高中版发表) 

                  
                  
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像一个大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 
  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937年12月28日夜间(选自《北方》,1943年12月,南天出版社)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穆旦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北方的田野是枯干的,大麦和谷子已经推进了村庄,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他想什么?他做什么? 
  在这亲切的,为吱哑的轮子压死的路上。 
                  
  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木格的窗纸堆着沙土,我们在泥草的屋顶下安眠,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从屋顶传过屋顶,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从屋顶传过屋顶,风这样大岁月这样悠久,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火熄了么?红的炭火拨灭了么?一个声音说,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剩下了灰烬的遗留,在我们没有安慰的梦里,在他们走来又走去以后,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相关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赏析
  杜荀鹤《泾溪》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送凌侍郎还宣州》原文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蚊子和狮子》寓言故事的寓意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棵小桃树》赏析
  杨载《暮春游西湖北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
  《硕鼠》原文及赏析
  《无衣》原文及赏析
  《伐檀》赏析
  《芣苢》原文及赏析
  《迷娘曲》原文阅读及赏析
  《花牛歌》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雪莱《致云雀》赏析
  《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沁园春·长沙》课外阅读赏析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王禹偁《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原文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满路花·金花落烬灯》赏析
  《草原》品词析句寻美境
  聂鲁达《统一》赏析
  《湖树山》赏析
  沈尹默《月夜》原文及赏析
  《沙扬娜拉》原文阅读及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