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在哈金森工厂》课文全解

1、在哈金森工厂
毛  毛
 
1.课文解读。
(1)作者简介。
毛毛,即邓榕,邓小平的女儿。1950年生于四川重庆。 “文革”中在陕北插队三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多年从事研究工作,出版有《我的父亲邓小平》等著作。
(2)基本解读。
本文是一篇领袖传记。作者毛毛用亲人的眼光,讲述了邓小平1921年来到巴黎一直到1923年离开哈金森工厂的打工经历,表现了邓小平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奋好学的品质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1自然段到第11自然段,讲述的是邓小平进入哈金森工厂‘之前在巴黎失业辗转的艰辛经历。第二部分从第12自然段到结尾,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打工过程。作者以自然朴实的叙述,展示给读者的,既不是历史学家笔下程式化、概念化的领袖人物形象,更不是经过艺术加工神化了的领袖人物形象,而是一个伟大而普通的、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在困难中依然执著、乐观、好学而且聪慧手巧的人物形象。
本文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传主立传的。毛毛作为邓小平的女儿,由其叙述父亲的经历,显得亲切、感人。较诸其他的叙述视角,从女儿的角度进行叙述,宜于将一代伟人有血有肉的性格充分感人地展现出来。
传记文学是史,同时也是文学。因为是史,所以必须注意到史料的运用。本文作者查证了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具体到邓小平的工号都一一交代清楚,这就充分保证了传记的真实可靠性。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在哈金森工厂》学案
  《在哈金森工厂》读后感
  《在哈金森工厂》ppt课件3
  毛毛《在哈金森工厂》课文阅读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3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2
  《在哈金森工厂》ppt课件2
  《在哈金森工厂》ppt课件1
  《在哈金森工厂》同步练习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