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海子《麦地》解读

海子《麦地》的解读
 

   金黄的土地,金黄的麦子,金黄的诗人,金黄的神性,金黄的仁爱: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啊,人类的痛苦

                   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海子在生产劳动中出生成长,土地给了他无比宽阔的大爱,给他以忠诚与朴实,它记载了劳动人民的苦辛:付出与收获,快乐与悲伤,灾难与幸福......乡村土地上的劳作,奠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切,无论是谁,都得向土地与劳动人民顶礼,都得感激感恩.土地是太阳的一半,是生命的一半,麦子又是土地的一半,太阳又是神的一半,因此,海子提炼了麦地,就表达了神的旨意,佛的宗旨.海子在《麦地》中开头是这样写的: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的同时

          我要歌颂月亮

   由夜晚“吃麦子”想到麦子的来历,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它默默地付出,从需求什么.诗人在开头就写出了全诗的基调----感恩!我们能用什么感恩呢?  答:“一直没有声响”,心无声,诗也无声.所有的人在评论此句时,都忽略了一点,此句还表现了一种宗教仪式----默祷,表明了诗人对于神性的向往.感恩也好,回味也好,歌颂也好,无力偿还也罢,一切都在无言中,神是知道的,麦地神圣!

    “在歌颂麦地的同时/我要歌颂月亮”,并没有转移话题,月亮和麦地有何重大关系呢?为什么是月亮,而不是诗人钟情的太阳呢?

    本来养活生命的应是太阳,可是太阳是直接的神,是父性的,带有复仇性质,是燃烧的火种,而月亮是理性的,属于母性,带有的是感恩情怀,是柔情的仁爱;海子前期的创作是属于母性的,只得选用月亮; 海子是追求太阳,但这时的他不是太阳之子,他是反射太阳光的月亮,他要把太阳的旨意传递给人们,他要把神和神性带给人们,所以月亮理应歌颂,这也是诗人在整首诗中选用月亮作为一个主体意象的原因所在.这就表现了一个大诗人的大气来,他不作一般性的经验性与概念性的表达,而只是用了一种巧,也可以说是奇.诗人接下去说: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的金子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此两节只是趣味性的描摩,把父亲的辛劳与鸟儿的欢快对比起来,一方面赞扬了农民的劳作,麦子得来不易;另一方面写出了自然界的生命因为有了麦子(粮食)而一派生机,趣味盎然.再来看两个“月亮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接第二节,又呼应了第一节,为何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全是因为父亲种麦的声响和飞鸟的否认之声给虚掩了,一动一静完美结合.以动态的生机与趣味的描写缓和了第一节给人的严肃与思考,由吃麦子到麦子的来由,水到渠成,结构严密有序.其巧还不只是在这两方面,还在于借生动的描写道出了对父亲和麦地的感恩,对生命的感激和对乡土眷恋,两个月亮下,与此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后一节的情感与思想的升华,也得益于月亮下,三个字简洁得无话可说,而又思绪不断,岂是一个妙字了得!

    对麦地的感恩,对生命的感激和对乡土眷恋,并没有结束,请接下去再看:

                   看麦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麦浪----

                   天堂的桌子

                   摆在田野上

                   一块麦地

   诗人写到了看麦时的情景,心中已然升起了对于乡土的眷恋,对生命和劳作由衷的感激,乡村的静默、安宁、纯朴及麦地的神圣不可侵犯已跃然纸上,我们也随着海子的情感与思想进入了一个纯性的、无污染的、平和的境地,身心受到了感染和洗理,使不在乡村长大的人倍感欣慰与遗憾.

    两个比喻表明了诗人对于神性的某种追求与向往,接下了“一直没有声响”,可是诗人心中始终有一种声音,在不停地呼唤,心中的血液在不停地翻涌,诗人却用极其平和的语气来表达,这就更加侧重于内心世界的感受.海子习惯于不征用情感词汇,不作经验化的表达.

    麦子熟了,就要收割:

          收割季节

          麦浪和月光

          洗着快镰刀

 

          月亮知道我

          有时比泥土还要累

          而羞涩的情人

          眼前晃动着

          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

          收麦这天我和仇人

          握手言和

          我们一起干完活

          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

          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

          不停用白围裙

          擦手.

  海子不是一般的诗人,他没在这儿写出一曲丰收之歌,而是抛弃了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因此上面的一切都是生命,在一连串的比拟中,人们之间,人类与自然间的生命都没有了矛盾、哀怨与仇恨,劳作使人们由冷漠、仇视变得亲切与和谐起来,人类与自然中的生命也和谐起来了,生产劳动使世界连成一片,而且诗人相信宿命论,表达了宗教信仰和博爱的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个干干净净的诗国,于是高潮到来: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

           我们各自领着

           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

           的孩子,在河流两岸

           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

           洗了手

           准备吃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

           让我这样说

           月亮并不忧伤

           月亮下

           一共有两个人

           穷人和富人

           纽约和耶路撒冷

           还有我

           我们三个人

          一同梦到城市外面的麦地

          白杨树围住的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前一节诗人是要把全世界的人都包括进来,让人以为他要来一个大合唱,但诗人话锋一转,“洗了手/准备吃饭”,有点让人失望,但只要细品,就知道了诗人的秘密,因为深意和高度前面已经说明了,况且全世界的人来干什么呢,不好说,能说什么,只能是吃饭,因为要吃饭,人类就得劳作,因为劳作,人类才有空前的大团结,才得以和谐相处,看似拙劣,实则妙哉!

    似乎这样就可以结束,但是这样又与开头不合,没有呼应,就得回到感恩和神密上来,必须是以感恩的歌咏与虔诚的信仰来结束.

    但有几个问题,“月亮下/一共有两人”,两人就是“穷人和富人”,男人和女人,就是全人类,却又说“还有我/我们三个人”,那“我”是什么人?这么写有什么深意吗?还是诗人犯了错?最后虽是强调,但总有些拖拉,与全诗简洁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能头重脚轻,可也不能头轻脚重吧?

    海子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呀,这是很低级的错呀.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海子处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与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我们可以从他最喜欢兰波的一行诗句“生活在别处”看出,因为“生活在别处”,所以四年后他又回到了别处.

  还可以这样说,他一直都在追求太阳,追求神,那两人是在“月亮下”,他是把太阳的神性传递给世人的人,自然不同于我们.我们再从他当时创作的《太阳》看,他在《太阳》中,他构造了一个连接天与地的中介----天梯,他就站在天梯上的唯一之人,他是神的传递者,他是比先知高一级、比天使低一点的人神合一体,也就不同于一般的人了.

  无论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也必须是作为一个实体的人存在着,所以有了“我们三个人”一说.

    也许是诗人认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别,所以单独列出来与两人并举,着重于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同时响应下面的“养我性命的麦子”.要不他就得把“我”改成“我们”,“养我们性命的麦子”,我觉得这样好,因为诗人的抒情路线是由小我到大我,由小爱到大爱的,审美路线是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遍.但是艺术美的认识论(即审美认识论)告诉我们伟大而杰出的文艺作品,应该是由特殊性经过个别性上升到普遍性,又由普遍性经过个别性回到特殊性的.作为一个教过哲学和美学的海子来说,他不明白此理?所以,一切疑问都解开了.

    但我个人意见觉得他最后一节是过长了些,要是我(斗胆),我会这样改:

 

          让我说,月亮并不忧伤

          月亮下

          穷人和富人

          还有我

          一同梦到城市外面的麦地

          白杨树围住的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相关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赏析
  杜荀鹤《泾溪》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送凌侍郎还宣州》原文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蚊子和狮子》寓言故事的寓意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棵小桃树》赏析
  杨载《暮春游西湖北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
  《硕鼠》原文及赏析
  《无衣》原文及赏析
  《伐檀》赏析
  《芣苢》原文及赏析
  《迷娘曲》原文阅读及赏析
  《花牛歌》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雪莱《致云雀》赏析
  《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沁园春·长沙》课外阅读赏析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王禹偁《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原文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满路花·金花落烬灯》赏析
  《草原》品词析句寻美境
  聂鲁达《统一》赏析
  《湖树山》赏析
  沈尹默《月夜》原文及赏析
  《沙扬娜拉》原文阅读及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麦地》练习题
  海子《麦地》赏析
  《麦地》ppt课件3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地)ppt课件
  中国当代诗二首之《麦地》ppt课件2
  海子《麦地》ppt课件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地)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