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 
黄河颂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一课时   | |||
| 
  备课组成员   | 
石和颖 马铁力   | 
  主备人   | 
石和颖   | 
  审核人   | 
  马铁力   | 
审批人   | 
  教导处   |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景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英雄气概。 2.能力目标: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景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英雄气概。  | |||||||
| 
  教学重点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 |||||||
| 
  教学难点   |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 |||||||
| 
教学方法   | 
反复诵读 合作探究   | |||||||
| 
(教)学习过程   | 
旁注与补充   | |||||||
|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黄河颂》词作者 ,原名 ,湖北光化人。现代诗人、 。曲作者 。 2、给加点字注音: 浊流( ) 狂澜( ) 山巅( ) 屏障( ) 澎湃( ) 哺育( ) 掀起( ) 体魄( ) 九曲连环( )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概括诗歌大意。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解读探究,深入赏析: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做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我心中的黄河。 六、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尝试用诗歌的方式写一篇赞美黄河的作品。  | 
    |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