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中考诗词名言复习 >>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

 
54.2011·广西省河池市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
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8.思乡
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8. (2010·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分)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二)(5分)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分)
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4分) 10. (2分)每空1分。叙事;思乡。
11.(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
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

    
相关资料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4页)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公开课)
  《渡荆门送别》思维导图(4张)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5
  《渡荆门送别》拼音版
  《渡荆门送别》课堂实录
  《渡荆门送别》《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嘉定区2021中考二模)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九)
  《渡荆门送别》理解性默写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练习题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ppt课件(33页)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5页)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8页)
  《渡荆门送别》说课稿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梧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2
  《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
  《渡荆门送别》学案2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八)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七)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考题(2016年湖北省)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