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山西省 >>

山西省临汾市2016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山西省临汾市2016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是现代化;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就是现代性的塑造和构建。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物质基础在于,随着机器大工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节点。在人类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人为因素开始决定性地压倒自然因素,成为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力量。相对于过去人处于从属地位的人与自然关系来说,人类开始在总体上成为主体。由此,以往浑然一体的世界被二元化:自然被降格为客体和人的生活环境,人则成为一种超越甚至主宰自然的存在物。这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实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逆转。
    社会转型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古代社会或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使用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后者主要使用人类创造的生产工具;前者主要是人受自然界的支配,后者主要是人受自身劳动产品的支配;前者主要是个人通过家庭、部落和土地结合在一起,后者主要是个人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前者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者主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前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依靠个人或共同体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实行统治,后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货币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统治;等等。因此,从哲学上审视,现代化的底蕴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过程。
    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相适应,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中表现在由自然向人、由实体或本体向主体的迁移。这一迁移可从哲学家用不同命题表达各自时代的哲学主题中看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自然这个本体”;在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要从自然迈向人的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八校联考2016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山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晋中市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满分、优秀作文(8篇)
  2015年新课标卷I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优秀作文示例:致陈先生的一封信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西省八校联考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卷(新课标I)
  山西省四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大同一中、同煤一中2015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四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西省2015届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2015年高考前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2篇)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生命因相拥而美丽
  全国新课标卷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山西省忻州市2015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