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下 >>综合练习 >>

人教版必修四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必修四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B.秦王不怿,为一击击               怿:高兴
C.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为:替,给
D.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秦御史前书曰 B.左右欲刃相如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D.而相如廷叱之
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答案:(一)
1.A 解析:窃,私下里。
2.C  解析:A项“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B项“刃”,名词用作动词,杀;D项“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上。
3.B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5.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6.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7.翻译下列语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答案:4、A  5、D  6、B
7.翻译 
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③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④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⑤(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⑥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三)阅读《苏武传》 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明年:第二年
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平时,向来
C.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女弟:妹妹
D.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完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武置酒设乐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B.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C.①故使陵来说足下 ②故木受绳则直
D.①虽蒙斧钺汤镬 ②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10.下面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 年。
B.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答案:8.D解析:成就:栽培,提拔。
9.C 解析:A项①“替”“给”,介词;②“被”,介词。B项①用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②指示代词,“这”“此”。C项均为“所以”。 D项①“即使”;②“虽然”。
10.B解析:“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错误。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素与副张胜相知    素:一向
B.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
D.见犯乃死,重负国   重:又,再
【解析】 “重”读“zhònɡ”,意思是“更加”。
【答案】 D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素与副张胜相知
B.①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②凿地为坎,置煴火
C.①与昆邪王俱降汉②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①其一人夜亡,告之②单于壮其节
【解析】 A项,“相”,都是副词,相互。B项,“为”,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C项,“与”,①连词,和;②动词,给。D项,“其”,①代词,其中的;②代词,指苏武。
【答案】 A
1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成为“汉使与刺杀事件有关”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③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④虞常果引张胜 ⑤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⑥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解析】 注意张胜与虞常的关系,张胜参与了刺杀事件的预谋工作。
【答案】 D
14.下列有关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当汉朝准备派遣苏武等人出使匈奴的时候,匈奴内部的缑王、原汉朝的降将长水校尉虞常,以及卫律带来的被迫投降匈奴的人,在匈奴谋反。
B.因为虞常与张胜原来是老朋友,虞常就把这次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归汉朝的事件告诉了张胜,并得到了张胜财物上的资助。
C.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中间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
D.单于让卫律审理这起谋反案,并让卫律把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剑刺向了自己。
【解析】 B项,理解错误,虞常告诉张胜的是刺杀卫律而不是劫持阏氏。
【答案】 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这两句话中,翻译的重点分别是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用法。如:“为”,介词,替;“弩”,弓箭手;“屈”“辱”都是使动用法;“虽”,即使;“以”,连词,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 (1)听说汉天子十分痛恨卫律,我虞常能替汉天子埋伏弓箭手射死卫律。
(2)使品节和使命受辱,即使能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
(五)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关发机            关:枢纽、关键 
C.牙机巧制            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征:征讨 
剖析:D项中征:验证。 
答案:D. 
17.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剖析:C项译为以后,之后。其他三项均为“用”。 
答案:C 
18.从上文中找出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句。 
(1)例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答:                                                 
(2)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                                                 
剖析:例句(1)为省略句,例句(2)为宾语前置句。 
参考答案:(1)果地震陇西(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答:                                                                                   
剖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时间(阳嘉元年)、名称(候风地动仪)、材料(以精铜铸成)、外形(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相关资料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情境式理解性背诵默写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期末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名句默写
  2015届高三语文必修4—5复习检测卷
  人教版必修四背诵篇目每日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文言文必修四综合练习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默写比赛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三、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
  人教版必修三、四字音字形复习题
  人教版必修四语言基础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资料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名句默写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2年春季高一期中语文试题(人教版必修四)
  人教版必修四背诵默写复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试题(必修三四3、4单元)
  2011年人教版高一下期语文期末复习——字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背诵及默写部分
  人教版高一下语文学分测试
  人教版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4)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四知识梳理与练习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综合检测卷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典题解析
  人教版必修四默写、背诵试卷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