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河南省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语文试卷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五)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人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縢囊”。縢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河南省焦作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安鹤四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能力提升训练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平顶山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河北省名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省际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余雯解析版)
  河南省焦作市2017届高三年级定位测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标杆作文:让教育如春风拂面
  2016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2篇)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解析版)
  2016年高考全国卷漫画作文:数字与素质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卷)
  河南省商丘市2016届高三5月份第三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河南省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平顶山新乡许昌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六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冲刺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中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