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河南省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语文试卷(七)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的是文化统序中的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说的是刀光剑影中的英雄。前不久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五年一度的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仍声声在耳。他对“英雄”一词的诠释,既让文艺创作者为之振奋,也让文艺创作者反思:当代文艺中英雄的身影何以落寞了呢?
纵观古今,英雄的形象实则并不罕见,甚至备受文艺家的青睐。帝王有神农伏羲与三皇五帝,将相从廉颇、蔺相如至魏征、秦琼,乃至专诸、荆轲等刺客,“茶圣”陆羽、“药王”孙思邈、女杰穆桂英等,哪一位不是英雄?在世界范围内,英雄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到中世纪西欧的骑士文学,从文艺复兴的绘画雕塑,到好莱坞的动作电影,英雄的源流可以上溯至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
  我们原本并不缺少英雄,可似乎越来越缺少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心。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朝气蓬勃的国度就在现实和文艺领域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党员雷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数不胜数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也搭起了一道通往共和国殿堂的神圣之途。而如今时过境迁,有人试图原封不动地重走老路,可应声寥寥;有人尝试旁逸斜出地全盘西化,却贻人笑柄。
  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观众而言,除了外国电影中的英雄,银幕更需要中国英雄。
  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只不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各领风骚。我们可以把因愚忠而死谏的明清诤臣视为英雄,却无法想象当代社会能认可其行为;“武功歌”的主人公也许是中古基督教世界的“圣战英雄”,却殊难与当今和平主义的氛围相适应。究其本质,英雄的身上散发出的始终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于是“英雄出自民间”就有另一种解释方式:人民是否接受这一英雄,在于他的人格和梦想是否能代表老百姓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也许是最为理想的英雄之像。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共生、尊重差异的时代。英雄也一样,绝不会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而只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艺作品中的英雄绝不能开时代的倒车,亦不能断民族之根脉,更不能违背人心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河南省2017届高中毕业年级考前预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3月份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平顶山、濮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语文试题
  河南省高中毕业班2017年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濮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语文试卷
  河南省焦作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安鹤四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能力提升训练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平顶山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河北省名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省际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余雯解析版)
  河南省焦作市2017届高三年级定位测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标杆作文:让教育如春风拂面
  2016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2篇)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解析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