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陕西省 >>

陕西省2018届高三第五次中学语文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法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陕西省汉中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陕西省商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商洛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联考语文试卷
  陕西省2018届高三质量检测统一大联考语文联考试卷
  陕西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年新课标II卷高考优秀、满分作文(6篇)
  2017年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满分、优秀作文:做自己必须敢于正视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II)
  陕西省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押题卷(二)
  陕西省2017届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渭南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汉中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陕西省榆林市2017届高考模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2017届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
  陕西省宝鸡市2017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
  陕西省渭南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6年高考全国卷漫画作文:数字与素质
  2016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陕西省宝鸡市201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三)
  陕西省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商洛市2016届高三4月份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汉中市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