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三、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 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8.本文节选自 (填朝代)文学家张岱的 (填著作名)。(2分)
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上下一白 (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4)及下船 (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云”、“山”和“水”的 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2分)
22.有人称赞本文描绘雪景的词语“一”运用妙绝,可谓“一字而境界出”。请具体赏析。(4分)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3.“痴”与文中第二段那句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3 分)
答案:
18.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19.绝:消失 一:全 强:勉强,尽力 及:等到
20.(1)(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哪还能遇见(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21.不能对调。这是自上而下,符合人们的观景习惯,且与下文“上下一白”相一致。(根据意思酌情给分)
22.提示:第①句中的“一”是“全”的意思(1分),写出了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1分);第②句的“一”则是其本意(1分),由“长提一痕”到“湖心一亭”,到“余舟一芥”,再到“舟中人两三粒”,镜头由大到小,知道微乎其微,给 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质感(1分)。(根据意思酌情给分)
23.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前一问答对得2分,两问都答对得3分)(答“超凡脱俗”、“闲情逸致”、“超然物外”等亦可,根据意思酌情福分给分)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