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下 >>

《矛与盾》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寓言两则》板题。对于寓言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还记得?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寓言?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意《矛与盾》,提醒学生注意“矛”“盾”的写法。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介绍?
  师:大家看课本插图,那个是矛?那个是盾?看书听我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有什么不同?
  师:对吗?看来大家的识别能力都很强,这则寓言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写的。文言文学起来叫白话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
  二.生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生读)
  师:字音读的真准。谁还想读?(也不错)看来大家读得都很认真。
  三.自读自悟,明白寓意
  师:学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读懂,请大家借助课后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汇报
  师:全文共几句?看第一句,谁读懂了?
  师:你是从文中那个字读出楚人在“卖”他的矛和盾的,并且是在夸耀?强调区别“鬻、誉寓”。在他的叫卖声中我们知道矛和盾都是世间无比的好兵器
  师:楚人夸矛和盾的语句有什么不同?
  生:莫能陷——一个否定词。无不陷也——2个否定词加重夸语气。
  师:楚国人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是为了什么?
  师:这个生意人太精明、太会做买卖了,假如你是那个楚国人,你会怎样读这两句话?
  生:吹嘘、夸耀
  师:你来试试?想想生意人平时都是怎么吆喝的,再来试试。
  师:这样一吆喝,招来了不少围观者,看插图,都有些什么人?结果有没有人卖呢?(没有人)你是从文中那个地方看出来的?第三句谁读懂了?说一说。
  师:这句话是谁在问?(围观者)当时他们是什么态度?看插图中人物的神态
  生:讥讽、嘲笑
  师:说明问话的人头脑精明,听出了楚人话中的破绽,是明知故问,所以还要读出质问的语气,你选择一人物问。
  师:楚国人被这么一问,怎么了?看第四句,谁知道意思,既然他不能回答了,读者一句就要读出他的哑口无言,谁来?
  师: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齐读课文
  师: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来呢?
  生:说话过于夸张,使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言过其实,不能自圆其说;被人这么一问,如梦方醒,不知所措,怎么答呀!
  师:说的好,自相矛盾一词就是从这个寓言中得来的,比喻人的言行自相抵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啊?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
  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老师三令五申不让吃口香糖,我口头上答应的很好,转眼背着老师又吃。
  师:看来王天义真正读懂了这则寓言,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你应该从中汲取啥教训?
  生:畅所欲言
  四.师揭示寓意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也是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希望大家以后要诚实做人,不犯楚人这样类似的错误。再次齐读课文。

    
相关资料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词语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写字表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那个星期天》说课稿2
  《匆匆》说课稿4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骑鹅旅行记》说课稿
  《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2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藏戏》说课稿3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腊八粥》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3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六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五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那个星期天》说课稿
  《矛与盾》教案4
  《矛与盾》教学设计3
  《矛与盾》教学设计2
  《矛与盾》教案1
  《矛与盾》说课稿
  《矛与盾》教学反思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