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阅读《苏武传》选段。完成8~10题。(9分)
  初,武与 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赐钱二百万以葬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惶恐饮药而死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C.子为父死。无所恨    何以汝为见
  D.因泣下霑衿          衡因上书陈事
  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陵以君主既然不义。臣则不必尽忠为由劝降。苏武则以君臣之义高于一切拒降。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C.李陵有感于苏武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而“泣下霑襟”。可见其尚存羞恶。
  D.选段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10.将选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                       
   
   
  答案:
   
  8.D
  【解析】B项两个“因”字均作连词,可译为“于是”; A项前一个“而”作连词,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而”作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前一个“以”作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后一个“以”作介词,可译为“在……的时候”;D项前一个“为”作介词,可译为“替”,后一个“为”作语气助词。
  9.B
  【解析】李陵采用的是与老朋友叙旧的方式,并没有“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10.长期(始终、终究)不能回国,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句意1分,“亡”“安”各1分,共3分)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